董明珠一句“我绝不用海龟!”,凭实力冲上热搜。
现在这个时代,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家同住在一个超大的“地球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学习、工作,然后再回国发展。
这些来来去去的人才,就像给社会发展加了一把大火,让咱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得更快 。
那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小伙伴,不仅见识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还学到了不少先进知识和技术。如今,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是咱们国家人才队伍里超亮眼的一部分!
格力电器掌舵人董明珠的一句“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引发强烈震荡,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才观、价值观的深度讨论。
2025年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的现场,71岁的董明珠再度蝉联董事长之位。这本是企业发展历程中一次寻常的权力交接仪式,却因董明珠关于用人标准的一番言论,成为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会议开始,她谈及格力对人才的期许,强调思想年轻化、创新能力与责任心的重要性,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尽显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可话音未落,她话锋陡转,抛出“绝不用海归派”的惊人之语,并以“海归派中有间谍”作为理由,这一言论,如同平地惊雷。
董明珠,这位商界传奇人物,自1990年踏入格力的大门,便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在商海沉浮中披荆斩棘,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
如今,她手握格力电器1.01亿股,市值高达约46亿,其在商界的影响力举足轻重。也正因如此,她的这一言论才更显震撼,一句话,轻易地给整个海归群体贴上了令人不安的标签。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前些年部分企业对35岁以上求职者的“污名化”现象,只不过此次,被置于舆论风口的换成了海归派。
企业在人才选拔上,确实拥有自主决定权,选择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人才本无可厚非。她可能是出于技术安全考量:格力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核心技术的安全至关重要。董明珠担心海归派中可能存在间谍,会导致核心技术被窃取,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仅凭“可能有间谍”这一毫无确凿依据的猜测,便将所有海归拒之门外,这一做法实在有失偏颇,甚至可以说是对海归群体的不公与伤害。
回望历史长河,无数中华儿女远渡重洋,刻苦求学,学成后毅然归国,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的待遇与科研条件,冲破重重阻挠,归国投身导弹研发,为我国国防事业筑起坚固屏障。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毫不犹豫踏上归途,隐姓埋名,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奉献一生,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他们皆是海归群体的杰出代表,用热血与生命诠释着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而董明珠的言论,无疑是对这些先辈的不尊重,更是对当下无数海归人才的误解与轻慢。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新京报率先发声,以犀利的笔触直指董明珠言论“背离常识”。在报道中,新京报先是认可了她对人才责任心与创造力的重视,而后言辞恳切地指出其对海归群体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
文章深刻剖析,这样的言论极易给海归群体贴上负面标签,造成难以消除的污名化影响,且毫无事实依据可言。
若真有间谍存在,绝非海归群体所独有,国家安全部门自有着专业、严谨的甄别机制,断不能以偏概全,将整个群体视为潜在威胁。
胡锡进也发表了看法,他直言不讳地要求董明珠公开道歉。他言辞犀利地指出,董明珠的这番言论已然逾越合理界限,属于赤裸裸的歧视行为。
中国的就业政策倡导公平、公正,绝不允许对任何庞大群体进行无端的身份排斥。
从过往案例不难看出,间谍的存在具有随机性,与职业、身份并无必然联系,将整个海归群体“一棍子打死”,不仅是无端猜疑,更是对海归群体就业权利的漠视,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
格力电器作为国内行业龙头,董明珠作为商界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备受瞩目。
此次言论风波,不仅让董明珠本人陷入争议,也将格力电器带来不利影响。她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如蝴蝶效应般,在社会各界引发连锁反应。
若其言论误导其他企业的用人政策,那么海归群体的就业之路将布满荆棘,我国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人才引进战略也将遭受重创。
在这场风波中,网友们各抒己见,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阵营。部分网友对董明珠表示支持,认为她是出于企业安全与国家利益考量,毕竟现实中确实存在泄密案例,她此举或是为防微杜渐。
但更多网友则对其言论表达不满与反对,指责她借争议性话题博取眼球、制造流量,全然不顾海归群体的感受。
还有网友指出,董明珠的做法实属短视,拒绝海归人才将使格力错失多元化的人才资源,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创新与发展。
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海归群体凭借国际化视野、多元文化背景与先进专业知识,能够为企业注入全新理念与活力,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而董明珠的“间谍论”,恰似在企业与国际人才之间筑起一道高墙,可能会成为格力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究竟该以何种态度看待和接纳不同的人才群体?人才流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理应秉持开放、包容的胸怀,给予各类人才充分的尊重与信任。
海归群体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发展贡献卓越,值得我们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董明珠“间谍论”引发的这场风波,不仅是其个人言论的失误,更是一次对企业人才观、社会价值观以及国家人才引进战略的全面讨论。
我们期待董明珠能够正视言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希望企业界与社会各界能以此为鉴,以更理性、客观、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人才。
以后日子还长着呢,企业既要保证自家的安全,又得敞开怀抱欢迎各种人才,这平衡点到底咋找?怎么才能让大家找工作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公平公正,被包容对待?
这不只是企业该头疼的事儿,整个社会都得仔细思量。话说回来,现在大家为了海归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到底会是个啥结果呢?
一切尚未尘埃落定,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大家对于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感谢你的评论、点赞、转发!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