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班回家,我刚掏出钥匙就听见我妈在厨房中气十足地喊:“儿子!你那白色耳机盒我给你放抽屉了,顺便给你洗了洗,上面沾的灰还挺难搓!”
我手里的外卖袋“啪嗒”掉在地上,脑子里瞬间响起《泰坦尼克号》的经典BGM——不是杰克沉下去的悲壮,是我的AirPods在洗衣机里转圈圈的绝望。
冲进厨房时,我妈正举着洗洁精瓶子研究:“你这玩意儿是不是防水啊?洗完我还甩了甩,没出水呢。”我颤抖着打开抽屉,看见我的耳机盒裹在厨房专用抹布里,像个刚从澡堂子出来的老干部,表面还泛着洗洁精的荧光。
试了试充电,红灯闪得比我期末挂科时的预警短信还急促。我抱着耳机盒坐在沙发上欲哭无泪,我爸从书房探出头:“咋了?不就一耳机吗,你妈上次还把我U盘放微波炉里消毒呢,说看着像生了锈。”
得,合着我们家是电子设备的渡劫现场,我妈就是那手持“清洁法器”的渡劫师。
为了挽回损失,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把耳机盒放进米缸——网上说大米能吸潮气,跟手机进水了埋米缸一个道理。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妈端着粥出来说:“咱家米缸里咋有个塑料盒子?我给挑出来放窗台了,还晒了晒,怕长虫。”
我跑到窗台一看,耳机盒上沾着几粒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活像个刚从稻田里滚出来的逃兵。充电时红灯不闪了,直接灭了,彻底宣告阵亡。
没了AirPods,我上下班的地铁时光变得格外漫长。以前靠耳机隔绝熊孩子的哭闹和大爷的电话粥,现在只能被迫听前排情侣讨论“中午吃黄焖鸡还是麻辣烫”,顺便接收对面小姐姐投来的“这人咋没戴耳机”的同情目光。
更惨的是健身时,以前戴着耳机跟着帕梅拉跳操,感觉自己是健身房最靓的崽;现在没了音乐,听着自己喘得像破风箱的声音,动作越跳越像脑血栓康复训练,教练路过时都忍不住问:“兄弟,要不先歇会儿?我看着你快缺氧了。”
我跟我妈吐槽没耳机的苦,她大手一挥:“多大点事儿!我给你找个好东西。”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一个红色的、带着两根线的玩意儿——是我小学时用的MP3,屏幕上还贴着周杰伦的贴纸,按键都磨得看不清字了。
“这个我给你充好电了,里面还有《双截棍》呢!”我妈一脸骄傲,仿佛掏出了什么稀世珍宝。我捏着那个比打火机还厚的MP3,在健身房用的时候,旁边的小哥憋笑憋得杠铃都举不动了。
本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直到上周末,我爸拿着他的笔记本电脑一脸凝重地找我:“儿子,你看看我这电脑咋回事,屏幕上全是道道。”
我凑过去一看,屏幕上横七竖八全是划痕,像被猫抓过一样。我爸叹了口气:“你妈说我电脑屏幕太脏,用钢丝球给我擦了擦,还说‘你这屏幕质量不行,一擦就花’。”
我当时差点一口水喷在键盘上。合着我妈眼里就没有“不能用钢丝球擦”的东西?下次是不是要拿砂纸给我手机贴膜?
为了防止家里的电子设备再遭毒手,我连夜打印了一张“家庭电子设备生存指南”,贴在冰箱上最显眼的位置:
1. 耳机盒不能洗,不能泡,不能进微波炉,更不能用钢丝球擦;
2. U盘是存东西的,不是放微波炉消毒的,它不怕锈,怕高温;
3. 电脑屏幕要用专用清洁剂和软布,钢丝球是用来刷锅的,不是刷屏幕的;
4. 手机充电时不能裹在被子里,它不会冷,会炸;
5. 路由器不用天天拔电源,它不是电灯,不用随手关。
我妈看了指南,皱着眉头说:“这么多规矩?你们年轻人的东西咋这么娇气。”话是这么说,之后还真没再出幺蛾子。就是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手机,对着摄像头哈了口气,用眼镜布轻轻擦,嘴里还念叨:“不能用钢丝球,要用软布,知道了。”
现在想想,我妈折腾我的电子设备,其实就是想帮我做点事。她不懂这些新鲜玩意儿的门道,只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洗一洗、擦一擦、消消毒——来表达关心。就像她总把我的衣服洗得香喷喷,把我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是这次,不小心用错了方法。
前几天我买了新的AirPods,特意给我妈演示怎么用,还告诉她:“这个不怕水,但是也不用洗,脏了用布擦就行。”我妈点点头,又问:“那这个能放微波炉吗?”
我赶紧摆手:“不能不能!微波炉只能热饭!”
看着我妈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家里有这么个“迷糊”的渡劫师也挺好。虽然我的电子设备时不时要渡劫,但每次渡劫过后,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关心——只不过下次再渡劫,我希望我的钱包能少受点罪。
毕竟,再这么下去,我可能要去兼职给电子设备买保险了。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