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评议报告再引质疑:泰山申诉遇 “双标”?

9 月 17日中国足协第 26 期裁判评议报告的出炉,非但没平息中超争议,反而让申花与泰山的 3-3 之战成为新的舆论漩涡。两份截然不同的申诉处理结果 —— 手球争议要等 FIFA 定夺、王大雷争议被定性为 “碰瓷”,看似清晰的结论背后,却藏着不少让人难以信服的疑点,甚至让人怀疑评议过程是否真的客观公正。

第一个疑问,为何手球争议非要 “甩锅” FIFA?比赛第 7 分钟那记疑似手球,争议点无非是 “腋窝算不算手球部位”。作为执掌国内顶级联赛的评议组,连足球规则中 “手球部位界定” 这一基础判定都要依赖国际足联专家,难免让人质疑其专业能力。更让人不解的是,当值主裁明明站在 10 米外肉眼难辨接触细节,却连回看 VAR 的流程都省了,评议组对此只字未提流程疏漏,反而用 “征求 FIFA 意见” 回避问题 —— 是真的判罚难度大,还是想借国际足联的名头掩盖自身专业性不足?要知道,这已不是足协第一次就判罚向 FIFA “求助”,长此以往,中超裁判的判罚自主权和专业公信力,又该如何建立?

第二个疑问,王大雷 “碰瓷” 的判定,是不是忽略了关键细节?评议组一口咬定李可 “已在该位置”、动作是 “正常保护”,但回看视频会发现,李可根本不是原地等待,而是从禁区右侧绕到球门附近,明显有主动卡位的动作。更关键的是,慢镜头清晰显示,李可在与王大雷接触时,双手有个隐蔽的 “推送” 动作 —— 若只是正常保护,为何王大雷会直接被 “送” 进球网?要知道王大雷身高 1 米 85、体重近 80 公斤,李可若没有外力推搡,单靠身体接触根本不可能让他失去平衡。更不符合常理的是,足球规则中 “争抢时未起跳方推搡起跳方” 通常会判犯规,为何到了这里,李可的动作就成了 “正常保护”?这种判定标准的松动,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存在 “双重标准”。

第三个疑问,评议报告的 “一致结论”,真的经过严谨论证吗?王大雷争议被标注为 “评议组一致认为”,可从球迷到足球评论员,多数人都能看出李可动作的争议性,难道专业评议组真的 “集体失明”?更让人费解的是,每次争议判罚后,评议报告要么用 “征求 FIFA 意见” 拖延,要么用 “一致认定” 强行定调,却很少公开具体的判定依据和视频分析细节。这种 “只给结论不给理由” 的做法,不仅无法平息争议,反而会让外界觉得评议过程缺乏透明性,甚至怀疑背后是否有其他考量。

如今比赛结果早已尘埃落定,但这些疑问不应该被搁置。中超联赛要想健康发展,靠的不是 “甩锅” FIFA 或模糊关键细节,而是需要裁判拿出专业水准,评议组给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如果每次争议都以 “各执一词” 收尾,每次评议都藏着让人不解的疑点,最终消耗的只会是球迷对联赛的信任,以及中超好不容易积累的口碑。或许足协该好好反思:比起等待 FIFA 的意见,先提升自身评议的专业性和透明度,才是解决争议的根本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体育   泰山   足协   报告   手球   国际足联   动作   结论   疑问   细节   裁判   专业   疑点   关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