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往往伴随着高温酷暑,近期我国多地遭遇了高温天气,许多地区最高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各地也出现了不少中暑以及热射病的案例。面对高温天气,公众应当如何防暑?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5日举行了发布会,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女士对此进行了介绍。
她说,我们人体对于温度的感知不仅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湿度和通风条件等综合气象因素有关。当相对湿度达到80%到90%,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像“桑拿天”的时候,我们汗液蒸发的效率会显著地降低,这种情况下,哪怕温度只有32℃,人们也会感觉到闷热不适。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大家如果出现头晕、心痛、心跳还有脉搏加快等症状,都要及时到阴凉的地方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一旦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就要十分注意了,情况可能会比较严重,包括头晕、搏动性的头痛、极高的体温、皮肤干热无汗,还有一些像恶心等症状之后,大家要及时地降温和呼救。
制图:程尔凡
编辑:程尔凡 涂恬
来源:中国日报网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