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大家经常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人脑控制电脑的场景,当这种场景变为现实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2025年4月17日,我国首位19岁癫痫患者实现接入脑机用意念打游戏,并成功完成手术,还没有任何后遗症。
即使如此,根据科研人员表示,我们仍需15年才能赶上马斯克的脑机系统,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距?
意念打游戏
2025年4月17日,上海华山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一位19岁的癫痫患者正盯着屏幕,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游戏角色。
他的手指没有触碰任何按键,鼠标和手柄被搁在一旁,但屏幕上的角色却精准地执行着每一个跳跃、攻击、释放技能等指令,流畅得仿佛只是普通玩家在操作。
但这一切并非依赖传统输入设备,而是直接由他的大脑信号控制。
脑机打游戏
这位患者是中国首位成功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实现复杂游戏操控的受试者。
他的右侧额叶因癫痫长期受损,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如今,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柔性电极阵列被植入他的大脑皮层,实时捕捉神经信号,再通过算法转换成计算机指令。
仅仅训练20小时后,他的脑控精度已达到4.07比特/秒,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柔性电极和实时解码系统。
脑机
传统的脑机接口往往采用刚性电极,长期植入容易引发炎症或信号衰减,而中国的科研团队采用了高密度柔性电极,不仅生物相容性更好,还能更稳定地采集局部场电位信号。
配合自主研发的XessOS操作系统,患者的脑电信号被快速解析,形成“感知-解码-执行”的闭环。
无线版本的脑机接口已在实验室取得突破,未来患者将不再需要头顶连接线缆,真正实现“无感交互”。
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仅用来打游戏,在医疗领域有着什么作用呢?
脑机
对于运动障碍患者来说,脑机接口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打游戏,同一套系统可以让瘫痪患者控制电动轮椅、操作智能家居,甚至通过虚拟键盘打字交流。
在过去,这类患者的生活高度依赖护理人员,而现在他们有望重新掌握部分自主权。
癫痫治疗领域也因此迎来新思路,传统方法主要依赖药物控制或手术切除病灶,但药物副作用大,手术风险高。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的介入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案,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异常脑电波,系统能在癫痫发作前发出预警,甚至主动调节神经活动,减少发作频率。
国内多家医院已启动相关临床试验,未来或将成为神经疾病治疗的标准选项之一。
在技术层面,中国团队的优势不仅在于硬件创新,更在于算法优化,通过Center-out、WebGrid等训练范式,系统能快速适应用户的神经信号特征,缩短学习时间。
脑机接口
相比之下,海外同类技术往往需要更长的训练周期,政策支持也加速了技术落地,国家药监局已将脑机接口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确保技术发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虽然我国脑机领域获得巨大的突破,但是我国和美国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有多大呢?
脑机接口
尽管进展迅速,中国脑机接口技术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差距,以马斯克的Neuralink为例,其最新受试者的脑控性能达到4.6比特/秒,略高于中国的4.07。
而且马斯克的Neuralink可以接入1024个神经元,我国的只能256个,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团队在训练效率上表现更优,受试者仅用20小时就达到接近水平,而Neuralink的案例通常需要60小时以上。
马斯克Neuralink
应用场景的选择也反映了两国技术路线的差异,美国企业更倾向于消费级产品,比如用脑机接口玩手机游戏或控制智能设备,而中国则优先聚焦医疗与工业领域。
这种务实策略短期内可能限制市场想象力,但从长期看,医疗应用的刚需属性更能支撑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落地。
航天领域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马斯克通过SpaceX和星链计划,几乎垄断了全球低轨卫星发射市场。
脑机
中国商业航天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力箭系列火箭的连续成功,证明自主技术同样具备竞争力。
脑机接口的发展同样需要这种“双线作战”能力,既要攻克核心技术,也要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短期来看,未来五年的重点将是无线脑机接口的临床推广,一旦技术成熟,运动障碍患者有望以更低成本获得生活辅助设备,甚至恢复部分工作能力。
更长远的目标则涉及技术融合,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实现更高级别的神经增强,比如记忆存储、思维加速等。
脑机
而在航天领域,宇航员在长期太空任务中可能面临神经功能退化,脑机接口技术或将成为关键的生理支持系统。
要真正超越国际领先者,单靠技术突破并不足够,政策支持、全球合作、资本引导缺一不可。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领域的成功已经证明,只要方向明确、执行到位,后来者同样可以占据制高点,脑机接口的竞争,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印证这一规律的领域。
脑机接口
从癫痫患者的“意念游戏”到未来的深空探索,脑机接口正在改写人类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这场技术变革没有轰轰烈烈的爆破声,只有实验室里细微的电流信号和屏幕上跳动的数据。
但它的影响,或许比任何一次工业革命都更加深远。
15年能否赶超马斯克,答案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在这条赛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信息来源:抖音 封面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