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来自全区各旗县的120名中小学科学教师齐聚内蒙古科技馆,开展“国培计划”2025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中小学科学类教师馆校结合课程观摩活动,共赴一场启迪思维、碰撞智慧的科学教育之约。

本次馆校结合课程课堂观摩以《火箭梦之旅》科学课为主要内容。课程伊始,科技辅导员以提问引发思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它是由哪支火箭送上太空的?”观摩教师们积极互动、热情回答,课堂氛围活跃热烈。随后,科技辅导员带领大家回顾了“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历程,介绍了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一号”火箭及其发射地——东风航天城,让观摩教师在科学与历史的交汇中体会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
实验环节,科技辅导员以“第一宇宙速度”为切入点,结合一系列生动实验,阐释火箭升空的原理。观摩教师们通过放飞气球,观察气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理解气体喷射产生的反冲力;通过垂直抛掷乒乓球并观察现象,进一步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在基础实验的启发下,观摩教师们继续完成让“纸火箭”飞起来的探究:将纸筒固定于气球上,放飞过程中发现“纸火箭”难以控制;加入吸管固定气球的喷嘴,放飞过程中发现平衡性不好......怎么解决呢?观摩教师们一步一步进行多次测试与改进,利用内蒙古科技馆原创资源包中的《火箭梦之旅》材料,成功制作出可以“飞”的“纸火箭”模型,验证牛顿第三定律,探究“纸火箭”的结构对飞行轨迹的影响。

在课程的高潮环节——如何让“纸火箭”飞得更快更远的演示实验中,科技辅导员点燃饮料瓶中的酒精,瓶中瞬间因高压而产生的动力让“纸火箭”腾空而起,现场爆发出阵阵惊叹。通过这一实验演示,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火箭动力”的威力,也深刻领悟了科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思考的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不仅是一场馆校结合课程的观摩,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交流与碰撞。观摩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本次学习到的实验方法与探究思维带回校园,让更多学生在科学实践中激发兴趣、点亮梦想。
今后,内蒙古科技馆将持续发挥科学教育资源优势,助力科学教师成长,为推动全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内蒙古科技馆展览教育部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