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案发后,他的小舅子王济甫空军上校被关15年,结局何等凄惨?

1950年,吴石被处决两个月后,一纸判决书落到了空军上尉王济甫手上——15年徒刑。

判词只有八个字:"纵无实据,亦应严惩以儆效尤。"

他的罪名,仅仅因为自己是吴石妻子的堂弟。

一个亲戚身份带来的灾难

1950年3月,王济甫正在冈山空军训练司令部的办公室里整理文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几个便衣冲进来,二话不说就给他戴上了手铐。

30岁的王济甫完全懵了,他管的是机场物资调配,今天发多少油料,明天运多少零件,全是后勤琐事,跟机密情报根本不沾边。

特务把他押到审讯室,劈头就问:"你姐姐是吴石的老婆,你能不知道他干的事?"

王济甫这才明白,自己是因为亲戚关系被盯上了。

他姐姐王碧奎是吴石的第二任妻子,两人结婚后,吴石从不在家谈公务,连带文件回家都没有

王碧奎自己都不清楚丈夫具体在做什么,王济甫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审讯持续了一年多,特务翻遍了他的办公室和家,查遍了书信、日记,没找到任何可疑的东西。

没有秘密文件,没有可疑信件,甚至连他跟吴石的通话记录都只有寥寥几次,内容全是家常。

唯一的"证据",是王济甫曾经去姐姐家吃饭时,吴石问过他一些空军的情况。

那都是些公开的常识:哪个大队驻在哪里,每个大队有多少飞机,飞的是什么型号。

王济甫当时根本没往情报那方面想,就当是姐夫跟自己聊家常,毕竟吴石本来就是军方高层,对这些信息有所了解很正常。

保密局还找到了一份王济甫手写的台湾重要机场情况。

那是吴石让他写的,王济甫以为是姐夫工作需要参考资料,就照实写了。

谁能想到,这份普通的工作笔记,后来会成为定罪的关键物证

1951年底,军事法庭开庭。

法官手里没有任何实质证据,只拿着"吴石小舅子"这个身份,判了他15年。

判决书上那八个字格外刺眼:"纵无实据,亦应严惩以儆效尤。"

这不是审判,是杀鸡儆猴。

王济甫被送上了开往绿岛的船。

绿岛上的十五年

船在海上颠簸了几个小时,远远能看见那座孤岛。

绿岛监狱刚建成不久,四面环海,逃生无望,王济甫踏上岛的那一刻,阳光刺眼,空气里全是咸腥味。

监狱的生活从天不亮就开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吃完掺着沙子的米饭,就被拉去干重活。

搬石头、修公路、挖土方,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王济甫穿着那身空军制服进来的,不到半年,衣服就破得不成样子。

岛上的水带着腥味,喝下去胃里翻腾。

伙食更差,米饭里经常能嚼到沙粒,菜汤寡淡无味。

王济甫的身体一天天垮下去,最严重的是肺病

岛上潮湿,加上长期劳累,他开始咳嗽,从偶尔咳几声到整夜咳个不停。

监狱里没有像样的医疗条件,有人病倒了,顶多给点消炎药,扛不住的就只能躺着等。

王济甫夜里咳得睡不着觉,喉咙里像卡着刀片,咳出来的痰里经常带血丝。

狱友劝他申请看病,他摇摇头,申请了也没用,还不如省点力气。

牢房里各种人都有,有人天天喊冤,有人闹,还有人整天抱着本经书念。

王济甫不说话,就一个人蹲在墙角

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小照片,那是他老婆跟孩子的合影,在空军家属院拍的。

照片上他穿着军装,站得笔挺,一家人笑得很开心。

这张照片是他唯一的精神支柱。

白天干活累得要死,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他就靠着墙瞅两眼照片

照片已经被他摸得发黄,边角都磨破了,可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藏着,不给别人看。

王济甫心里不怨吴石。这牢坐下来,他想明白了,吴石那样的人,是自己选的路,能活下来都是侥幸。自己这点罪,真不算什么。

岛上的太阳毒得很,夏天在外面干活,晒得人脱一层皮。冬天海风呼啸,冷得刺骨。

十五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么一天天熬过去

绿岛的太阳晒得人没了影子,王济甫的青春也就这么消失了。

自由之后的枷锁

1965年,王济甫走出了绿岛监狱的大门。

阳光很刺眼,他站在码头上,看着远处的台湾本岛,一时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入狱时30岁,出来时已经45岁,人生最好的15年全搭进去了

他回到台北,家还在,可一切都变了。

母亲老了,孩子长大了,妻子的眼神里多了些疲惫和无奈。

他原本可以在空军干到退休,陪着母亲变老,看着侄子侄女长大,这些本该属于他的生活,全都错过了。

最难的是找工作,王济甫有技术、有学历、有军队经验,按理说找份工作不难。

可他一说自己坐过15年牢,对方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正规单位不敢要,铁饭碗更是想都别想

有些老同事见了他,打个招呼就赶紧走开,生怕跟他扯上关系。那种躲避的眼神,比监狱里的日子还让人难受

王济甫试着做点小生意,可本钱不够,也没有门路。

他去码头扛过货,去工地搬过砖,干的都是些最苦最累的活。

一个空军上尉,受过专业训练的军官,最后沦落到靠体力活维持生计

晚上回到家,王济甫经常坐在窗边发呆。

他想起绿岛的太阳,想起那张磨破边角的照片,想起那些失去的岁月。

他从不跟人说自己在监狱里的事,也不抱怨命运的不公

街坊邻居看他的眼神复杂,有同情,有好奇,也有戒备。"吴石小舅子"这个标签,像个烙印一样跟了他一辈子

他没做错什么,只是因为一个亲戚关系,就被剥夺了15年自由。

出狱后,又因为这段经历,被排斥在正常生活之外。

这比坐牢更残酷,因为牢狱有期限,社会的审视没有尽头

王济甫的后半生,就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度过。

迟来的正名

吴石案牵连了200多人,其中6人被处决: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王正均、林志森。

更多的人被判了刑,王济甫只是其中之一

这场大规模的株连式清洗,暴露了蒋介石集团的本质。

"纵无实据,亦应严惩以儆效尤"——这八个字,赤裸裸地揭示了国民党的专制手段。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面对人心惶惶的局面,以为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维持摇摇欲坠的“大厦”。

吴石案的处理方式,就是这种恐怖统治的典型样本

处决六人还不够,必须让更多无辜者付出代价。

王济甫的遭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甚至当审判官为吴石等人求情时,蒋介石震怒,认为这是"为犯人说情殊为不法之至",差点将蒋鼎文、韩德勤、刘咏尧三位审判官革职。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人性之上。

多少人像王济甫一样,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被判刑,在最好的年华里失去自由。

历史不会忘记这些罪恶,那些被牺牲的无辜者,那些被毁掉的人生,都是铁证。

王济甫的15年牢狱,也成了对蒋介石的有力控诉。


参考信息:

吴石舍命传递了哪些情报?又是如何被捕遇害的?·澎湃新闻·2025年10月14日

吴石、朱谌之间谍案·维基百科·2025年10月22日

《沉默的荣耀》里的吴石,在历史上是怎么暴露的?·环球人物网·2025年10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小舅子   上校   凄惨   空军   结局   绿岛   实据   以儆效尤   照片   岛上   蒋介石   台湾   审判官   刺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