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6日讯(记者杨佳峰)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在太空遨游一年,首块“月壤砖”已返回地球,样品状态良好。
11月14日,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其中包括“月壤砖”。
15日凌晨,包括“月壤砖”在内的实验样品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举行了交接仪式。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周诚教授、周燕副教授等参加了本次样品交接仪式。经现场确认“月壤砖”样品状态良好。

周诚(右二)接收从太空返回的月壤砖。周燕 摄
这标志着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模拟月壤烧结样品的空间服役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所研制的月壤砖首批样品经过为期一年的舱外暴露,顺利返回地面。该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建造中心首席科学家丁烈云院士主持。
该“月壤砖”由丁烈云院士团队通过分析真实月壤成分,配制出与月球环境相似的模拟月壤,并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成。
烧结而成的月壤砖,抗压强度是普通砖的三倍以上。这种砖块密度与普通砖相当,但抗压强度是普通砖的三倍以上,能在月球极端温差(-190℃至180℃)和宇宙辐射环境下保持稳定。
该材料于2024年11月15日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送往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环境测试,开展为期1年、2年和3年的舱外暴露实验。实验“月壤砖”被放置于空间站外暴露实验装置中,月壤砖总重加上承重装置总重约1000克,共74小块,每块只有10多克。整个测试周期为三年,每一年都取样返回地球。目前,编号R5样品单元已圆满完成1年舱外暴露实验返回到地面,剩余样品将继续在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实验。
据悉,研究人员将利用舱外暴露后返回的月壤砖,开展月壤砖天地对比研究,揭示烧结月壤砖空间环境服役后宏微观性能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此推演及预测月壤砖在月面环境下的长效服役行为,为月面原位建造提供科学和工程依据。
【罗田甜】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