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只熊猫打包回国,高市早苗一句狂言,日本面临2.2万亿账单

文|避寒

编辑|避寒


2025年11月,东京上野动物园门口排起长队,人们不是来看熊猫的日常,而是来告别。

"晓晓"和"蕾蕾"预计明年2月回国,日本将彻底进入"无熊猫时代"。同一时间,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的一句涉台言论,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中国游客减少将给日本带来2.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

熊猫外交的终结时刻

6月28日凌晨,成都双流机场,一架专机缓缓降落,四只大熊猫结束了在日本和歌山的旅居生涯。29岁的"良浜"步履蹒跚,相当于人类100岁高龄。它的三个孩子"结浜""彩浜""枫浜"紧随其后。

这次回国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两个月。

6月气候凉爽,适合长途运输,高龄熊猫经不起盛夏的高温折腾。专机上配备了心率监测设备、温控系统,还有两名中国专家全程陪护。

真正的原因,远比气候复杂。

2024年,中国与卡塔尔签订新的熊猫合作协议,要求对方建立"熊猫气候适应实验室"。丹麦为了延续租借,投资1.5亿美元建设仿生竹林场馆。

日本的动物园没有这样的预算,也没有这样的计划,每只大熊猫年均养护成本高达数亿日元。

和歌山的四只熊猫回国后,日本仅剩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晓晓"和"蕾蕾"。5月26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毛宁回应,感谢日方的悉心照料,欢迎日本朋友到中国看望它们

言外之意,明年2月,日本将彻底告别熊猫。

网友开始翻出旧账。2023年回国的"香香",曾在三年半时间里为日本创造539亿日元收益。门票、周边、旅游消费,这只熊猫带动了整个产业链

熊猫的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外交价值更重要。

1972年,周总理向访华的尼克松赠送大熊猫。此后,大熊猫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独特符号。租借协议通常为期十年,每对熊猫年租金超过100万美元。如果大熊猫因人为原因死亡,赔偿费用高达50万美元

2024年3月31日,29岁的大熊猫"旦旦"在日本神户去世。它的真名叫"爽爽",2000年抵达日本,原定2020年回国。

疫情延误,加上身体状况不适合长途运输,中方多次推迟归期,中方先后派出5批专家驻日指导治疗。

"旦旦"最终还是走了。

网上出现"日本虐待大熊猫"的传言,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门澄清,无事实依据。但情绪一旦起来,事实就变得不那么重要

高市早苗的危险赌局

11月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

立宪民主党众议员冈田克也追问高市早苗,所谓"台湾有事"在什么情况下构成"存亡危机事态"?

高市早苗的回答让整个会场安静下来:"如果使用战舰并伴随行使武力,无论怎么想这都是有可能构成存亡危机事态的情况。"

这句话的分量,在场的人都明白。

按照2015年通过的新安保法,一旦日本认定发生"存亡危机事态",就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当天就指出,这几乎等同于"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64岁的高市早苗不是第一次说这种话。10月4日当选自民党总裁后,她继承了安倍晋三的衣钵。

安倍是二战甲级战犯岸信介的外孙,主张摆脱"战后体制",解除和平宪法对日本的军事束缚。高市在历史认识、修宪扩军、涉台政策上与安倍一脉相承。

她频繁参拜靖国神社,要求废除和平宪法中"放弃战争"条款,主张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

2025年军费增至GDP的2%,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岸舰导弹,将出云级航母改造为F-35B搭载平台。

今年4月,她作为国会议员窜访台湾,鼓吹"日台强化安全合作"。7月,"台独"分子林佳龙访日,高市早苗再度与其碰面,日本众议员古屋圭司公开晒出合照。

这次国会答辩,是她当选首相后首次在正式场合明确将台海问题与日本"集体自卫权"挂钩

11月14日凌晨,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出消息。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金杉宪治。

措辞之严厉,近年罕见:严重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

四个"严重"。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连发四问:"你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考虑过后果吗?你们对得起中日两国人民的期望吗?"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的表态更直接。他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日本媒体用了"砍头"这个词,连续多日登上热搜。

日本国内也炸了锅。

上百名民众自发在首相官邸前集会,高喊"高市下台"。共产党籍众议员宫本彻直言,日本若在所谓"台湾有事"时军事介入,就是"自己跳入战争之中"。

《社会新报》的社论写得更狠:"高市作为首相的存在本身才是日本的'存亡危机'。"

2.2万亿日元的代价

11月16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赴日旅游提示。

措辞很克制: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

市场反应立竿见影。

去哪儿旅行的数据显示,11月15-16日,韩国成为新晋TOP1出境游热门目的地,日本跌出前三。

新加坡、悉尼、巴厘岛的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过10%。《南华早报》统计,自15日起,约49.1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占原本赴日总预订量的32%。

11月17日,日本股市开盘走低,消费类股票大幅下挫,资生堂重挫11%。日本国债市场遭遇抛售,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754%,是2008年6月以来最高水平。

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测算:假设未来一年中国访日游客数量同比减少25.1%,入境消费的年度减少额将达2.2万亿日元。这将使全年实际GDP下降0.36%。

日本政府自己预测的潜在增长率仅为0.6%,中国游客的减少,直接削去日本经济增长预期的一半。

2024年,中国内地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为1.73万亿日元,占所有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21.3%,居各国之首。

中国游客的人均消费额为27.7万日元,购物消费额达到11.9万日元,在各国家和地区中最为突出

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日进口额1562.5亿美元。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说得直白:"日中关系一旦恶化,受苦的将是日本国民。"

高市早苗避而不谈的,是日本深陷经济泥潭这一更迫切的危机。根据日本央行统计,2024年恩格尔系数达到28.3%,创1981年以来新高。

汽车工业受到全球新能源汽车普及和美国关税的双重冲击,丰田因质量认证造假事件被曝光,导致第一季度大规模停产整顿

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技术等关键赛道,日本已经脱离第一梯队。

截至2024财年末,日本国家债务总额达到1323.7万亿日元,连续九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在这种情况下,高市早苗选择了最危险的牌,她试图用军事冒险挑战中国核心利益,来撬动国运。

失去熊猫的代价

上野动物园外,"晓晓"和"蕾蕾"的巨幅海报格外醒目,游客举着手机拍照,表情复杂。有人说,明年2月它们回国后,就再也看不到熊猫了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陈洋的判断很明确,如果中日关系持续紧张,中方不会向日本租赁新的大熊猫。

这不是威胁,是现实。

大熊猫从来不只是动物,它代表着信任。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赠送大熊猫,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租借协议里写满技术条款,但条款背后是两国关系的温度计

2012年,钓鱼岛事件导致中日关系恶化。当年9月至2013年8月,中国赴日游客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5.1%。木内登英正是参照这个数据,推算出本次2.2万亿日元的损失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社交媒体发文:"台海的事,关你日本人什么事?"她指出,高市早苗公然把台海冲突与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挂钩,这种言论不仅是挑衅,更把台湾推向危险边缘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表态更直接,高市早苗介入台海的企图,难免让人产生日本右翼军国主义的复辟联想。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重申,联合国对台湾问题的官方立场基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每个联合国会员国都应该支持并尊重《联合国宪章》

高市早苗面临"朝小野大"的政治困局,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都未能取得多数。

弱势内阁难以放开手脚实施政策纲领,支持率不足就不可能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这是一个近乎死循环的考验。

和歌山的动物园已经开始筹备告别仪式,门票预订量暴涨,日本网友想在熊猫离开前多看几眼。但他们心里清楚,这不是简单的告别,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5年6月28日,专机载着"良浜"们飞向成都。2026年2月,"晓晓"和"蕾蕾"也将回国。

日本将进入"无熊猫时代",这个时代能持续多久,取决于高市早苗何时清醒,取决于日本何时明白,台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任何试图挑战的行为,代价都将是灾难性的

熊猫回家了,账单留下了。

参考资料:

新华网《国际观察|"日本被首相拖入国家危机"——起底高市早苗之"祸"》2025年11月16日

中国新闻网《高市早苗没说的后半句话:日本有事会怎样?》2025年11月15日

澎湃新闻《2.2万亿日元警告!日本旅游生死劫》2025年11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财经   熊猫   狂言   账单   日本   日元   大熊猫   中国   存亡   台湾   台海   危机   首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