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4189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必吃榜”也有假的了?
吃完饭回来两天,内参君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前段时间,内参君和朋友一起在商场准备吃饭,刚好看到一家外面摆着必吃榜的牌子的餐厅,不想太纠结就直接进去了。
两天后发现:必吃榜上没有这家店的信息,这家店和必吃榜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并不是个例。最近有不少餐饮店都在做“假榜单”。
据新闻报道,早在去年11月,上海普陀警方就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家餐厅内挂有某平台的“必吃榜”牌匾,但其平台的榜单上却未发现该餐厅。
警方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并发现,该造假牌匾是餐厅从某电商平台的一家网店上购买的。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这家网店累计销售假冒必吃榜的牌匾达上万块。
◎图源“大众点评榜单”公众号
其他餐饮类榜单也有相似的情况,而且造假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内参君在电商平台上看到,造假餐饮榜单俨然已经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不少网店都提供“必吃榜”“人气榜”等各类牌匾的定制服务,价格在100至200多元不等。还有网店推出“假榜单配套服务”,给外卖等页面的门店LOGO套模版,“地域美食”“优质商家”“口碑推荐”“全国连锁”任意挑任意选,主打一个“做餐饮生意,身份是ps给的”。
这是“无中生有”的玩法,没上榜,硬是买了朵小红花。也有餐饮商家主打复制小红花,“一店上榜,则店店上榜”。
当然,这个现象也被平台方、警方和相关部门注意到。据报道,2024年6月至今,美团、大众点评线下治理了近150家违规或假冒使用“必吃榜”上榜荣誉的餐饮商家,线上治理商家数量达上千家,并配合警方线下捣毁多个售卖“假奖牌”的涉案团伙。
投身“造假”
商家也有说不出的“难”
拥抱餐饮平台已是餐饮行业不可逆的趋势。有部分老店凭借数十年的积累,即便不依赖平台也能有稳定客流,但对大多数餐厅,尤其是新店、中小门店而言,线上经营是必不可少的运营手段。这其中,就涉及到餐饮人普遍面临的核心痛点:流量焦虑。
久谦中台数据显示,2024年,餐饮行业的闭店数攀升至409万家,闭店率高达61.2%,两个数字双双超过前年。这意味着,餐饮市场已经进入相对饱和的阶段。
头部品牌凭借自身优势,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而中小品牌,尤其是单店型商户,在运营能力和获客渠道上存在明显不足。为了获得更多流量,部分中小餐饮商家选择伪造榜单。
榜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带来的流量效果显著。据官方数据统计,“必吃榜”商户日均点击量是一般四星级商户的11倍,日均交易额比普通商户高30%以上,外地食客占比每年平均增长近10%。
在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中,上榜餐厅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推荐机会。这使得不少商家为了增加店铺曝光度,不惜铤而走险。
如今市面上兴起的各种代运营公司,以及许多商家引导用户写好评等等行为,也都普遍反映出商家的流量焦虑。
此外,榜单对消费者的“种草”威力,让商家难以抗拒。美团的数据显示,2022年“必吃榜”入围名单发布两周,餐厅线上订单量环比增长93%左右。首届“必吃节”更是拉动了商户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80%。
在长期消费环境的影响下,消费者习惯将榜单视为一种“可靠参考”,养成“外出吃饭先看榜单”的习惯。在同一个商圈里,那些榜上有名的餐厅,更容易被消费者青睐。
榜单的设立初衷本是想挖掘优质餐饮商家,它也的确让部分餐厅得以被大众发现。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并未达到榜单标准,却受榜单流量诱惑,试图从中分一杯羹,这才致使 “山寨榜单” 的现象频繁出现。
回归本质,用品质和服务说话
“山寨榜单”看似是一条捷径,实际上更像是一种短视行为。消费者因误导而失望,商家因失信而陷入品牌危机。
面对如此困局,唯有跳出流量的操控,回归餐饮的本质,才能真正找到破局之道。
“山寨榜单”事件中,涉及到上海一家开业20年左右的餐厅。内参君发现,在其评论区,很多消费者都对口味和服务给出了正面评价。而造假事件发生后,反而影响了餐厅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商家刷好评、伪造榜单等行为,无意中使消费者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他们对高分餐厅抱有谨慎态度。因此,当下消费者也在拥抱更多元的餐厅评估维度。
网络上兴起的“三星半现象”便是一个证明。去年,年轻人纷纷涌入3.5分餐厅。他们认为,那些评分在3.5—4.2分之间,收录时间在5年以上的餐厅,基本上可以认定是一家口味不错的餐厅。
社交平台上,还有年轻人掀起 “低分餐厅探索”潮流,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低分餐厅不一定是难吃,也可能是疏于做营销。
比如,那些零落在各地街头的“苍蝇馆子”,大多由上了年纪的老手艺人经营,他们凭手艺吃饭,做街坊生意,没有入驻平台或者不懂维护,普通游客如果不特意打听,很难进入到这样的餐厅。
社交平台上,一位博主曾探店一家3.9分、开店近20年的东北餐馆。据他观察,周边邻居都来这家餐厅吃饭,中午外卖订单也很多。老板表示,他们并不在意评分,店内也不缺人流量。
当行业过度追求流量时,那些专注于品质,扎根社区的餐厅,反而开辟出了一条路。
由此看来,餐饮商家也不必“硬抱榜单大腿”,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好餐厅、成为消费者不断复购的餐厅更重要。
或许伪造榜单短期内确实能给门店带来一定流量,但其在产品品质、服务水平等方面,未必能达到榜单所要求的标准。一旦消费者体验与预期落差过大,商家反而会遭到反噬。餐饮人不如减少焦虑,服务好当下的客人,做好餐饮这门复购的生意,才有机会源远流长的经营下去。
小结
流量时代更需要慢功夫。在竞争激烈的当下,流量虽能带来一时的关注,但难以支撑行业长久发展。
当下,餐饮行业已经从此前的内卷阶段,逐渐过渡到新的窗口期。消费端的变化尤其明显,消费者更加趋向理性,追求货真价实的产品,高质价比的的体验。
在此市场情况下,餐饮商家更需要顺势而为。山寨榜单的本质是行业急功近利的缩影,唯有回归餐饮本质,用产品和服务赢得信任,才能实现消费者、商家与平台的多赢。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