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白起,战国名将,我觉得都不用多介绍,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
形容白起四个字足矣,能打和能杀。
不喜欢他的人会认为,如果放今天,白起就是妥妥战争罪,甭管立多大功都跑不掉。因为杀人太多,而且杀俘虏。
不完全统计,白起至少杀过90万人,其中一半都是俘虏(长平之战的45万赵军)。
我不知道按杀人数和杀降数,白起是不是有史以来最多,但我至少知道一点。
白起杀的这90万人,实实在在没有掺杂一丝水分。秦国别的不说,人头数字相当可靠。
以功劳来说,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其余三个,李牧廉颇王翦加起来也没白起一个人多。所以有人就认为,能跟白起并列的只有韩信,其余人都不配。
但就这样一个名将,就因为不愿意接手邯郸之战,被秦昭襄王杀了。
简单介绍下经过:长平之战后,昭襄王试图一举歼灭赵国,但围攻邯郸不利,于是想起了白起。白起拒绝了,理由是邯郸不好打,六国援兵一到,反而对秦兵不利。
事实确如白起所料,魏国信陵君强夺虎符,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
白起忍不住发了几句牢骚:跟你说就是不听。
秦昭襄王大怒,反手命令白起自尽。
关于秦昭襄王杀白起,通常认为白起情商低不该发牢骚。但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因为秦昭襄王那是什么人?对秦国统一贡献可以跟嬴政掰一掰手腕,他俩功劳谁更大真不好说,绝对一代雄主。
既然是雄主,器量就不可能那么小,毕竟人家白起又没说错。如果昭襄王这么小鸡肚肠,就不该做出这么大功绩。
也有说因为魏冉。
魏冉,那个很出名的芈月(秦宣太后)弟弟,昭襄王老娘舅兼相国。把不看好的昭襄王扶到王位,又帮他剪除了争位的兄弟坐稳,可谓股肱之臣再造之功。
当然,魏冉一大贡献就是推荐了白起。
公元前271年,昭襄王意识到贵族权力过大,于是着手整顿独掌大权。把魏冉流放去了封地陶邑(山东定陶),至死没能再回秦国。
因为要清除魏冉党羽所以要清除白起。
这个说法也不对,魏冉公元前264年就死了,白起自杀则是公元前257年。正主都死7年了,还什么党羽不党羽。
那白起因为什么得罪了昭襄王?
对于昭襄王这种雄主来说,他用人杀人只会出于一个目的,是否对秦国有利,何况白起这种级别。
杀白起对秦国有利?没喝多吧,你要说对其余六国有利还差不多。
那么我们就从长平之战的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白起必须死。毕竟,长平是白起辉煌顶点,也是他生命终结的根源。
长平之战误区
首先,解释三个常见误区。
第一、所谓坑杀45万赵军降卒并不是活埋。
想一下就明白,45万人就是45万个坑,那得挖到什么时候,累不累?就算让赵军自己挖也不太现实。
这个坑意思是万人坑,把人埋一个坑里。想杀45万,只能出其不意动手,春秋战国有很多类似记载,就不一一详解了。
第二、长平之战应该叫上党长平之战。
起因是秦国攻打韩国上党,上党太守冯亭觉得投降秦国不如投降赵国。这样秦国必定迁怒赵国,反过来就会促成韩赵和解一致对秦。
话说这个冯亭真是个聪明人,事实确如他所料,但也从此把赵国推入了深渊。
秦国直接冲着上党打过来,赵国救援没来得及,半路上党就被攻破了。上党老百姓纷纷往赵国跑,于是赵军就在长平驻扎下来,接济安置上党百姓。
从上党开始算,这场仗打了整整三年。
第三、换赵括是迫不得已。
因为打了三年,赵国撑不住了,粮食不够了。赵国人口土地都没秦国多,消耗战并不占优。
更糟的是,派去跟其他国家买粮也没买到。原因是这年闹蝗灾,人家也不够吃。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被迫速战速决。
本来廉颇是赵军主帅,但这老头很固执,死活不愿出击,赵王选择也不多。
李牧这时候还很年轻,可能就十几岁?乐毅虽然在赵国但他刚来又是客将,靠不靠得住都是个问题。
选择赵括的确是个错误,但话说回来,继续用廉颇就能赢了?用谁也解决不了粮食问题。
当时赵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速战,要么退出长平,这就等于把上党拱手让人。
上党可是有整整17座城的大郡,不算上党赵国一共也就四个郡(雁门、云中、代郡、安平)。
换你舍得不?
如果论战国实力,赵国并不算突出,但论军队战力,赵国就是秦国之下第二人。因为有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国草原飞骑(赵边骑)天下闻名。
你数数秦国战绩就知道,秦国打其他几国跟打孙子差不多,唯独在赵国手里吃过好几次亏。
比如就几年前,公元前270年,赵奢刚刚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
而这个赵奢就是赵括他爹,赵奢死了,但据说赵括比他爹还出色,赵王不可能不动心。
如果论责任,大锅肯定是赵王。因为他的命令就是速战速决,赵括就是背着这个任务来的。
赵军缺粮食,秦军心知肚明,所以白起从一开始就设好了圈套。
白起独特战法
白起的战法跟任何兵书都不一致,非但不一致,简直背道而驰。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所以我起了个名字叫野战步兵。
历代兵书都有个死规矩,步兵只能用于防御,因为缺乏机动性。
步兵不穿甲就是活靶子,穿甲就跑不动。别说跑了,站一上午都够呛。就算打赢因为追不上也很难扩大战果,而一旦打输,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所以历代兵书都强调,攻击战要车骑结合。步兵可以攻坚,分割包抄以及追击是战车和骑兵的活。
白起怎么做的?他修墙挖沟。
电视剧亮剑有个名场面,为了解决一伙死守山头有利地形,且有火力压制的日军。李云龙命令士兵用土工作业的方式,壕沟直接挖到日军眼皮底下,然后集中扔手榴弹。
虽然没有手榴弹,白起思路差不多。虽然我们步兵跑不快,但如果我用墙和沟围住你,越挖面积越小,大家离的越近,你是不是也丧失了机动性?
每逢打仗,白起第一件事就是修墙挖沟。在长平,白起这次特意修了一条特别长的墙。为了修这道墙,昭襄王也豁出去了,征发了河内郡所有15岁以上男子。
《史记》:王自之河內,赐民爵各一級,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赵括急匆匆赶来,果然陷入了白起设好的包围圈。赵括率领大军出击,连破秦军数营,然后就看到了一道墙。
《史记》: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
《史记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長垒。
史记正义的作者是唐代张守节,也就是说,战国白起修的这道墙到唐代还留着。
还有,能叫长垒的都不是一般墙,比如秦长城也叫秦长垒。
打仗就打仗,你TM搁这修长城?
所以你就可以想象赵括当时的绝望。
赵军本来就缺粮,被白起用长垒困住之后更缺了。两个月后,赵军饿到开始人吃人,赵括于是决定亲自带队来一次亡命突击。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赵括阵亡,随后45万赵军投降。
赢是赢了,问题是…秦军伤亡也很惨重。
有多惨?白起说伤亡过半。
《史记》: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何晏做了进一步解释,说其中包括征发所有的河内成年男子。
《何晏集解》:長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趙矣,秦王又親自賜民爵於河內。夫以秦之彊,而十五以上死傷過半者。
打一场仗死了一个郡一半以上成年男子,外加白起本部半数秦军。所以你就可以想象,这一仗究竟有多惨烈。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白起的打法,就是创造步兵短兵相接的机会。
换句话,肉搏战。
而肉搏战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典型的杀敌一千自伤八百。
必须死
就白起这种仗,谁都受不了,不光赵国受不了,秦国自己也扛不住。
所以长平之战后,昭襄王就让白起歇了,名义上养病。
不管怎么说赵国遭到重创,趁你病要你命。昭襄王很清楚最强对手就是赵国,所以他哪怕忍着巨大损失,哪怕越过魏国,也要趁机把赵国拿下。
想象很美好,事实是另外一回事,秦军在邯郸城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顽强阻击。
从公元前259年到257年,昭襄王三次增兵,打了整整三年,依然拿邯郸城没有办法。
这时候想起白起了,你以为昭襄王是想借助白起破赵吗?
不,昭襄王很清楚邯郸打不下来了,因为连白起都这么说。
《战国策》: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
白起就像换了一个人,开始跟昭襄王讲仁道。
我知道我这次去了,就算没有功劳也会无罪,如果不去或许就会被砍头,但有些话我不能不说。大王应该休养生息,安抚民众的不满恐惧,只攻伐那些无道之人,天下自然可定。何必非要跟赵国过不去?
白起讲仁义道德,你奇怪吗?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明摆着邯郸攻不下来的原因就在他身上。
自从坑杀45万赵军降卒后,人人都知道投降也是个死,所以赵国从上到下视死如归。
到这份上,这个仗已经不能打了。
昭襄王想明白了,所以他来找白起纯粹就是为出气:瞧你干的好事。
白起也心知肚明,所以他才说知道自己不去可能就是死罪。
听了白起回答,昭襄王什么也没说,扭头走了。
《战国策》:王不答而去。
到这份上,白起也不能活了。
昭襄王当然不是想起用白起攻破邯郸,他想的是…只有白起去了邯郸,他才有借口杀人。
赵国头号大仇人亲临督战邯郸城,你说赵国人看到白起,眼睛会不会红?
没想到的是,白起也猜到了。
就算想到也没用,该来的迟早躲不掉。
白起,你就认命吧,这就是你的归宿,用你的脑袋为我秦国做最后一点贡献吧。
实事求是的说,自从长平之后,白起已经丧失了带兵能力。只要他带兵,对方就一定往死里干,因为投降还是个死。
这种仗就算打赢了,秦国也扛不住那个损失。
所以白起的价值就只剩下拿脑袋去平息赵国怒气,只有杀了白起,才能承认杀降是错误的,才能扭转世人对秦国的看法。
所以从这一刻起,白起就必须死了。
秦国军功制
白起为什么酷杀?根子还在秦国军功制度上。
自从商鞅改革,这老兄就定了个规矩,只有军功才能封爵。
问题是这个军功怎么算?
商鞅规定,一颗敌军甲士的脑袋可以换一级爵位,外加一倾土地(100亩),一所住宅和一个仆人。脑袋越多,封赏越多。
这个制度极大限制了贵族世袭权力,秦国从此走向富强,但也从此养成了秦军酷杀性格。
好歹其它秦军将领只在战场上砍脑袋,就算杀降也只敢偷偷摸摸小打小闹(秦军杀降例子其实很多),从来没有敢像白起这样,一口气杀降45万。
白起不一样,他的打法决定了,他每场仗打完,都必须制造大量脑袋给士兵们邀功。没有脑袋,等于这场仗白打了。45万赵军俘虏如果活着,等于白起部下另一半人白死了。
否则,他手下士兵就要起来闹事了。
老子拎着脑袋跟你干,最后啥也没落到?
或许,这就叫做杀人者终杀己。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