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德国犹太裔百亿富翁,带全部身家加入中国国籍!

“我是中国人”!

2008年,一位身家上亿的德国犹太裔果断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这一举动不仅让周围的人疑惑不已,同时也让美国恐慌极了。

尽管质疑声与阻拦声不断,但是这位百亿富翁还是坚持称自己为“中国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为什么他不管外界的声音也要带着全部身家来到中国呢?

加入中国的17年

2008年,出生于德国的盛智文放弃了美国国籍,向中国递交了移民申请。

他的这个举动,在外界看来实在是觉得不可思议。

毕竟在许多人的眼里,美国的国籍就好比“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有了它,就相当于拥有了财富和地位。

在当时,有多少人为了一张所谓的“绿卡”而费尽全力,有的即使想尽一切办法最后也还是会落空。

相比较之下,当时的我们国家虽然蒸蒸日上发展,但是与十多年前美国的发达比起来,许多方面依然有不完善的地方。

而盛智文如此轻松的就将他手中的美国国籍交了出去,选择了彼时不如美国的中国,似乎有些“叛逆”。

不仅是盛智文周围的人,甚至就连他的亲人都感觉他可能“疯了”。

他的举动也惊动了美国的有关部门,他们极力挽留盛智文。

这是因为,盛智文可是“纳税大户”,他名下有多处投资,更是一位百亿富豪,创办了诸如“兰桂坊”等很多知名企业。

盛智文这种非但不“顺应潮流”,反而“逆潮流”的方式,不少美国人等着看他的笑话。

可是,事情并没有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盛智文的公司也没有因为待在中国而收益不如从前。

与众人猜测的恰恰相反,盛智文因为坚定地选择成为一名中国人,而受到了群众们的喜爱。

他从不利用这份喜爱炒作,为了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真心,他用心经营自己的公司,与国内很多企业都达成了合作和共赢。

在加入了我们国家的国籍之后,他还像一个“真正的国人”一样投入了公益活动,慈善与捐款是常有的事儿。

距离入籍仅仅三年,盛智文就因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被香港授予了“大紫荆勋章”,甚至还受到了我们国家成立七十周年的相关仪式的邀请。

在流感疫情期间,许多商家没有收入来源,难以维持生计,盛智文就主动提出减免租户们的租金以缓解他们的压力。

两年后,面对河南的洪水,盛智文默默捐款上千万元赈灾助力重建。

尽管盛智文一直在赚钱的路上,可他从来没有放弃创造社会价值。

现在盛智文的企业规模越做越大,爆火的港式茶餐厅“兰桂坊”,一路从香港开到了成都。

不仅比总店面积大,还融入了许多中华传统饮食元素。

今年1月,盛智文又以香港兰桂坊集团的名义,与西安文旅签下了永安格韵坊项目,旨在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古都的魅力以及中国的魅力。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宣传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当时质疑他的人开始明白了他的选择。

非常多的外国人也受到了他的影响来到了中国发展,见识到了中国更好的一面。

盛智文的成长史

其实,盛智文在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来到异国他乡,还是相隔千里的中国这么远。

盛智文的家庭属于经历过战争的德国人家,就像大多数同类一样,他们很早就移民到了美国,但是移居后的生活并不好过。

到了美国还没几年,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后来母亲独自拉扯他,全家再一次转移到了加拿大。

说实话,频繁的换住所改变不了命运的遗憾。

就算换了一个国家,该贫穷还是贫穷,甚至他连上学都差点成了问题。

即使是这样的天崩开局,盛智文也没有抱怨一丝不公平。

相反,因为从小生活在这种环境里,所以他对于如何改变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

为了这个念头,盛智文才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在外面打工赚钱,基本的修理汽车、洗碗端盘子他都做过。

等到16岁的时候,盛智文就已经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费用,足以买一辆车。

与其他同龄人相比,盛智文真的强太多了。

可是他志可不止于此,他要的不是“蝇头小利”,而是更加长远的发展。

终于,过了一年之后,机会来了,盛智文的机灵劲儿和敏锐的头脑,以及极强的工作能力让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这得益于他工作经验的积累,和“穷人孩子早当家”的磨练,在时装公司里,很快他步步高升。

一直到将近二十岁的时候,盛智文来到香港出差,负责进口服装。

当他一下飞机就被香港的环境吸引了,来了几次之后直接爱上了这里。

一方面香港的税率非常满足盛智文的需要,另一方面,香港的确适合初次来国内的外国人。

毕竟那里相对外国人居多,再加上之前被英国影响的原因,更符合外国人生活习惯。

回到加拿大以后,盛智文又把香港列为了自己的目标,并且对老板说自己想到香港发展。

好在他的老板特别开明,非常支持盛智文的想法。

听说他要去香港创业,还是做同类贸易的竞争对手时也没有生气,反而愿意承诺他如果未来遇到困难自己愿意投资一把。

之后,盛智文便开始了香港、加拿大、英国三国跑的成衣生意,还成立了Colby公司。

再到后来,他发现香港这边的人在“吃”上非常讲究,于是经过研究市场成立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兰桂坊”。

正是这家公司,让盛智文走上了事业巅峰。

心态的转变

那么,既然又有在中国的市场,又有美国国籍,看起来都不吃亏,为什么盛智文还要执意加入中国呢?

事实上,一开始待在国外的盛智文这方面的想法是一丁点儿也没有。

在外国媒体的宣传下,我们国家在西方人眼里的形象一直不太好。

一直到有了契机让他来到香港,盛智文才意识到之前狭隘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

在香港工作的这些年,盛智文也常常往内地跑。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十几年的生活,早就让中华文化渗透到了他的骨髓里。

这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要的是人们非常热情,生活成本也不高,令盛智文感受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盛智文从待在香港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学习当地的语言,在不断加深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认同感的同时,盛智文也感受着这里的“怀抱”。

他常常会说:中国的包容性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我经常感到吃惊,真的很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变成这里的人。

所以,盛智文从一个美国居民到中国人的转变,绝对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对我们国家的认可,是发自于内心的想法。

想当初光是为了劝说亲人理解他的举动,他就花了足足十多年。

在千禧年初,香港海洋公园几乎面临破产,盛智文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对其进行翻新,使得它重新恢复往日的辉煌。

除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外,盛智文身为一位商人,还看到了中国潜在的商机。

那个时候正值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而另外一面,则是全球经济危机。

当时许多国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只有中国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再加上来来往往的外国游客那么多,盛智文看到了香港这一带的发展机遇。

说实话,盛智文的确很有前瞻性,当时对那一片的关注,变成了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实

他早就预见未来香港会与内地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早就发现中国是个巨大的“聚宝盆”。

所以他逐渐将自己的生意从海外转向中国,名下的财产迁到内地。

不顾美国高待遇的诱惑和多次挽留的情面,坚决的退出了美国与加拿大这两个国家,转身向中国递交了入籍申请。

事实证明,盛智文的选择是对的,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存在。

他的移民,不仅是对我们国家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一种肯定。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财经   犹太   德国   身家   国籍   中国   富翁   中国人   香港   美国   国家   加拿大   想法   举动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