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杀进精酿圈!6.6元一杯,复制奶茶模式开遍县城

那个靠2块钱冰淇淋、4块钱柠檬水霸街的雪王,这回是真要把生意做到啤酒摊头上了,直到蜜雪冰城正式发公告,才算把这层窗户纸彻底捅破:花2.97亿拿下了福鹿家53%的股权,成了绝对控股的大股东。

这笔钱不算特别多,但里头的门道可不简单——福鹿家的实控人田海霞,正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妻子。

说白了,这不是外人的生意,是蜜雪家族版图里的一次“内部整合”。

现在看来那不过是商业布局里的常规操作,先放风试探市场反应,时机成熟再官宣落定。

毕竟从股权结构看,田海霞之前直接间接握着福鹿家80.46%的股份,交易完成后还剩29.43%,既把公司并入了蜜雪体系,自己也还能分一杯羹,算盘打得挺精。

这笔交易的定价也耐人寻味,参考的是福鹿家今年8月底的估值,大概在2.4亿到2.7亿之间,而蜜雪花了近3亿收购,相当于溢价拿了股份。

能让蜜雪愿意多掏钱,福鹿家肯定有它的价值——成立4年就开了1200家店,覆盖28个省份,去年还从亏损152万扭亏为盈,赚了107万。

更关键的是,它的路子跟蜜雪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去过鲜啤福鹿家的人都能感觉到,这就是“啤酒版的蜜雪冰城”。

红底白字的招牌跟雪王的经典配色如出一辙,6.6元一杯的德式小麦、8元的百香果精酿,价格牢牢钉在10元以内,跟动辄二三十的精酿酒吧比,性价比直接拉满。

选址也专挑社区门口、大学城周边,走的就是下沉市场路线,甚至连物料配送都用的是蜜雪的供应链。

这种“高质低价+加盟扩张”的玩法,蜜雪早就玩得炉火纯青,接手过来根本不用重新磨合。

其实田海霞在蜜雪的发展里,一直是个重要角色。早十几年前,还是上班族的张红甫就是在她的鼓励下辞职,成了蜜雪的第一代加盟商,从夫妻店一步步把生意做起来。

后来她自己创业开便利店,2019年在张红超的母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了第一家芙鹿家,三年就扩到百家规模,还喊出要“千店连锁”的口号。

只不过便利店赛道巨头太多,拼不过沃尔玛、711,才转头扎进了精酿啤酒的蓝海。

从便利店到精酿,看着是跨界,实则没离开蜜雪的舒适区。田海霞很清楚,蜜雪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产品多新奇,而是把供应链做到极致的成本控制。

蜜雪在河南、广西建了五大生产基地,直接跟农户签长期协议,柠檬、茶叶这些原料比市场价低20%-30%,自建的冷链物流能做到12小时触达门店,损耗率只有行业均值的一半。

鲜啤福鹿家复用这套供应链,自然能把啤酒卖到6块多还赚钱,这就是蜜雪模式的底气。

现在的蜜雪早就不是当年的街头刨冰摊了。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它的全球门店已经突破5.3万家,比去年底又多了7000家,2024年全年营收更是达到248亿,卖出去90亿杯饮品。

更厉害的是它的跨界能力,搞咖啡的幸运咖开了8000家店,直接冲到行业第四,把不少老牌咖啡品牌都甩在了后面。

这次收编福鹿家,相当于把产品矩阵从“日饮”延伸到了“夜酒”,一个覆盖早中晚的平价消费帝国慢慢成型了。

蜜雪敢下场做精酿,本质是盯上了年轻人喝出来的1300亿市场。放在几年前,精酿还是小众圈子的玩意儿,什么浑浊IPA、野菌发酵,普通人听着都头大,点单全靠蒙。

但这两年不一样了,走进任何一家超市,传统啤酒货架都在缩水,取而代之的是绿豆味、冰糖葫芦味的精酿,连711、盒马都在推自家的平价精酿。

中研产业研究院的数据说,2025年精酿的市场渗透率能到6.3%,规模正好是1300亿,这蛋糕确实够大。

这背后是年轻人喝酒的逻辑变了。以前喝酒要么是应酬拼酒,要么是夏天解渴,现在更多是为了“微醺的自由”。

加班到半夜,在小区门口买杯8块钱的精酿坐会儿;周末跟朋友在家聚餐,开几瓶果味鲜啤,不用在意礼仪,不用非得喝醉。

Z世代要的不是酒精本身,是那种放松的情绪价值,而精酿风味多、颜值高,刚好踩中了这个点。

数据里也能看出来,现在18-35岁的女性占了精酿消费者的一半还多,家庭场景的消费量涨了2倍多,这跟以前的啤酒消费完全是两码事。

更关键的是,“9块9”的风已经从咖啡刮到了啤酒圈,不止鲜啤福鹿家,胖东来、盒马的低价精酿都卖得火,本质上都是靠供应链把价格打下来。

蜜雪的优势在这时候就特别明显,它早就把“低价走量”的逻辑玩透了——通过全国5万多家门店的规模效应压低成本,用加盟模式快速铺市场,再靠供应链保证品控。就像当年用4块钱柠檬水打遍天下一样,现在用6块钱精酿抢市场,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看到这块肥肉的不止蜜雪一家,今年8月,五粮液搞了个“风火轮”精酿,卖19块5一罐,明显是想抢年轻人的市场。

珍酒李渡也跟着出了“牛市News”,连好想你、三只松鼠这些做零食的都来凑热闹。大家都看出来了,精酿是传统行业破局的新机会,但能不能做成是另一回事。

之前“日咖夜酒”的概念炒得火热,海底捞、奈雪都开过小酒馆,结果没一个成气候的。

最典型的就是海伦司,当年号称“年轻人的乌托邦”,现在却亏得一塌糊涂,2024年营收降了37.8%,净亏损7797万,市值从200亿跌到20亿,跌了90%还多。

有投资人说得实在,酒水的消费频次跟奶茶没法比,没人天天喝啤酒,但可能天天喝柠檬水,复购率上不去,生意就难长久。

更麻烦的是,年轻人的“微醺场景”太分散了,以前可能还会专门去小酒馆,现在露营、Livehouse、甚至便利店门口的台阶,都能成为喝酒的地方。

精酿已经不是某家店的专属产品,而是成了一种流动的消费品,这就对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光要便宜,还得方便买、味道讨喜,能融入各种场景里。

蜜雪显然早就想明白了这一点。鲜啤福鹿家不搞大酒馆,全是几十平米的小店,有的甚至是窗口店,主打一个“即买即走”,刚好适配现在年轻人的流动消费习惯。

而且能复用蜜雪的加盟体系,加盟商不用重新摸索,跟着成熟模式走就行,扩张速度肯定比新品牌快得多。

从这个角度看,蜜雪收福鹿家,不是简单的跨界,而是把自己的成功模式复制到了新赛道。

回看蜜雪的发家史,从郑州街头的刨冰摊到全球5.3万家店,靠的从来不是运气。

张红超兄弟最厉害的地方,是把复杂的餐饮生意做成了标准化的工业流程,就像福特造汽车一样,把一杯奶茶、一杯啤酒的生产拆解成原料采购、冷链配送、门店制作等环节,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靠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现在这套逻辑用到精酿上,能不能复制之前的成功?

不好说但至少赢在了起跑线上,毕竟现在的精酿市场,还没有像蜜雪这样有全国性供应链和加盟网络的玩家。

等到鲜啤福鹿家像蜜雪冰城一样,开到每个县城的街头,6块6一杯的精酿可能就会像柠檬水一样,成了普通人的日常选择。

不过蜜雪也得小心,海伦司的教训就在眼前,光靠低价吸引来的消费者,忠诚度未必高,一旦有更便宜、更好喝的选择,很容易流失。

而且精酿的核心还是“风味”,如果为了压成本搞同质化,最后还是会被市场淘汰。

不管怎么说,蜜雪这步棋算是把“平价消费帝国”的版图又扩大了一块,从白天的奶茶、咖啡,到晚上的啤酒,它想赚的是普通人一天里所有的“小额消费”。

至于这场“平价微醺”的战争最后谁能赢,可能还要看谁更懂年轻人,毕竟现在的年轻人喝的不是酒,是一种不用花太多钱就能得到的放松和快乐。雪王能不能抓住这种情绪,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美食   奶茶   县城   模式   啤酒   年轻人   市场   块钱   低价   柠檬水   平价   生意   海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