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某个理财论坛看到组数据时,我后背直发凉:那些号称"跟着操作日赚五千"的理财课程,买课的人里有七成八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光了本金,更有三分之一的人背上了信用卡债。这让我想起邻居老李的遭遇,他去年抵押房子跟风炒币,现在天天被银行催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天上掉的不是馅饼,而是裹着糖衣的砒霜。
在杭州滨江上班的小婷,原本是个精明的白领。去年比特币疯涨那会儿,她被拉进个"数字货币高端交流群",群里天天有人晒收益截图。有个自称"王老师"的,把杠杆交易说得比余额宝还安全。小婷把准备买房的首付30万全投了进去,结果赶上政策收紧,三个月就爆仓清零。这类骗局现在都爱套着元宇宙、量化交易这些新概念,其实套路还是老把戏——先用小甜头钓着你,等你加大投入就收网。
我认识个在派出所做经侦的朋友说,现在被骗的早不是印象里的大爷大妈。去年他们接的案子,六成受害者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个海归硕士被外汇套利骗局坑了200多万。这些人哪个不是聪明人?可架不住骗子把陷阱包装成"时代风口",再配上伪造的K线图和假合同,真能把人忽悠瘸了。
老同学王哥的经历更让人唏嘘。2019年他在深圳做跨境电商,赶上平台流量红利,每天发200单跟玩似的。那会儿他常跟我们嘚瑟:"我这仓库都不用自己管,系统自动推流。"结果三年疫情把物流搞瘫痪了,去年平台规则大改,他仓库里压着上百万的货,最后五折清仓都没人要。现在转行开滴滴,天天念叨"早知道该留点后路"。
这种故事在义乌商贸城天天上演。我采访过几个破产老板,他们都说最可怕的是"温水煮青蛙"。就像开餐馆的老张,前几年靠着外卖平台补贴活得挺滋润,结果平台抽成涨到25%他才傻眼。等想转型做私域流量,才发现自己除了会接平台订单,其他啥都不会。
认识个做实业的老板说过句话让我记到现在:"容易钱就像烟花,看着热闹死得快。"他十年前做服装代工赚了笔快钱,马上转头去搞原创品牌,现在自有品牌年销过亿。这让我想起早些年字节跳动宁可烧钱也要做推荐算法,当时多少人觉得他们傻?现在再看,那些只会搬运内容的平台早凉透了。
普通人也该学会这三招防身术:
1. 鸡蛋别放一个篮:我表姐家每月雷打不动存10%到四大行的定期,说是给未来留个"后悔药钱"
2. 手艺要多备几样:楼下开超市的刘叔,疫情期间自学社区团购,现在兼着三个小区的团长
3. 遇事别急着拍板:有个做风投的朋友教我的诀窍——听到赚钱项目先晾48小时,等热血凉了再想
现在满大街都是"轻松副业月入过万"的广告,但你看那些真正赚到钱的,哪个不是熬过来的?就像我们小区最早做短视频的那对夫妻,前半年根本没人看,现在粉丝百万接广告接到手软。他们说得实在:"哪有什么躺赚,都是咬牙硬扛。"
说到底,赚钱这事就像种地。看着别人收成眼红,也得想想人家播种时流的汗。那些告诉你不用弯腰就能收割的,多半是想偷你种子的。
#攒钱##你接触头条是为了赚钱还是什么##赚钱#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