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脱口秀演员王小利的原生家庭,是一个示范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的样本,在东亚社会中尤为珍贵。
王小利在采访中透露了一些细节:
1、小时候写不完作业,爸爸会帮他写,同学说考不好回家要挨打她都感到无法理解,因为在自己家里,成绩不好不会受到惩罚。
2、妈妈经常看着她说,“我好为你感到骄傲”,尽管在社会标准评价的维度下,王小利不结婚,没工作,“一事无成”,但妈妈对她的爱仍会经常流淌出来,她看女儿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而不是担心于焦虑。
3、王小利决定不结婚的时候,妈妈表示支持,还对她说,“不用担心养老,这个社会以后会发展得非常健康和成熟,无论做什么选择,你都会过得很好”,王小利认为——“她是以我为中心在关心我的感受,而不是以她的感受为中心在关心我。”
但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就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吗?并不是。
在某社交媒体上看过一个帖子:
发帖人说父母从小对自己特别好,温柔耐心,从不鸡娃,甚至有点放任,家里条件也不错,即使不工作回家啃老父母也支持。但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成长,她仍然因为职场竞争激烈,导致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出现了抑郁的症状。
有一个评论特别扎心,大概意思是:父母看似给你自由,其实是放弃了责任,让你自己承担,你从小就要承担这些,承担不了才会生病。
我觉的这位发帖人的原生家庭,应该是属于“宠物式育儿”,这与“无条件的爱”是不同的。
什么是“宠物式育儿”呢?
就是父母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生活,希望孩子快乐,不在学业上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看似很美好,但孩子并不是小猫小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惑,但“宠物式育儿”的父母,往往没有办法疏解孩子的这些烦恼。比如孩子自己很上进想努力学习,父母说“你不用太累,怎样我们都能养你”,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很窝火。
更恐怖的是,孩子如果透露了一点烦恼,父母可能就垮了,异常焦虑、担心,不断追问孩子,你到底好了没有啊,快乐了没有啊,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不给孩子疗伤的时间。
“宠物式育儿”的父母并不是对孩子没有要求,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简单、健康、快乐”,有时候还会对孩子的衣食住行过于干涉,因为父母自己还没有长大,他们对孩子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承欢膝下。恰恰是这样的家庭,让孩子更加喘不过气,久而久之,就学会了报喜不报忧,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宠物式育儿”的家庭和王小利的家庭,表面上看差不多,但其实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王小利的父母所给她的,并不是一个“精致的牢笼”,而是一个“坚实的后盾”。
王小利的妈妈,表面上只是一个不到50岁就提前内退的家庭妇女,但她其实是一个有着宏大内在世界的女性。她选择提前内退,是因为有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是打打小游戏,听听言情小说,也会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爱孩子,但是不会整天盯着孩子,孩子自己的领域她无法插手,那就放飞。
王小利读大学的四年,她们母女基本上不会打电话,但她们的关系还是很亲密,因为清楚彼此之间不需要这种关注和捆绑。
后来王小利工作不顺利生病了,不上班回到家里,父母就顺其自然地让她疗伤,让她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不会在她面前流露出担忧和焦虑,不会催促她,不会天天围着她唉声叹气。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让“不焦虑”成为了王小利的人生底色,她并不是达成了什么条件才不焦虑,而是本来就不焦虑,在这样的底色上开出什么样的花,都是独属于她自己的花朵。
一个人拥有这样的人生底色,拥有一个无比确定的内在系统,这才是谁都拿不走的铁饭碗。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