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拜“六小龙”之赐,杭州现在可以说是大热门。
但是我们发现,除了杭州,还有一个城市同样值得关注——
苏州。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个最明显的观察切口是:
今年上半年的上市公司中期财报,今年上半年的苏州,A股、其子公司和发债平台中,有47家净利超3亿元,其中,15家公司超10亿元。
谁是苏州企业中的“利润王”?
我告诉大家,不是挤进世界500强的龙头企业,也不是苏州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而是一家以“光模块”为主的公司——
苏州旭创科技。
单是一家企业利润靠前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关键就在于,这份榜单中,苏州AI产业链上的企业不在少数。
沪电紧随其后,科沃斯,以及同做“光模块”的天孚同样表现强劲,在众多强者中名列前茅。
一句话,苏州AI产业链,正以高增长、高毛利,重整苏州“利润榜”。
01.
先来说说苏州这家”年中利润王”——旭创科技。
在榜单披露之前,这家公司就早早地被许多人关注到,原因很简单:
它是全世界做“光模块”最牛的公司。
光模块,是算力芯片组成服务器和算力集群离不开的一个关键核心部件,在网络连接中扮演光电信号转换角色,这种光模块广泛应用在5G、AI服务器等领域,目前,全球一半以上800G高速光模块由苏州旭创生产。
在光模块这个领域,苏州这个公司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也正因如此,谷歌、亚马逊、华为、中兴等许多国内外互联网大厂都要依赖旭创的光模块供应,可以说,就连英伟达这家最强大的AI算力芯片公司,也要看苏州旭创的脸色。
过去两年,乘着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东风,旭创800G高速光模块需求暴涨。
公司管理层曾经透露,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苏州旭创去年的净利润,在22亿-27亿元之间,相当惊人。
苏州旭创的成功背后,还离不开一个人,创始人刘圣。
这个从美国硅谷归来的高材生,只用十几年时间,就白手起家,在竞争激烈的光模块行业做到世界第一。
刘圣在美国读完博士后,先后任职于朗讯等北美大公司,并在著名光模块公司Opnext做到了研发部高级经理。
从硅谷回国创业后,刘圣的第一站就选在了苏州,2007年的一天,刘圣坐在苏州工业园,用几十页PPT,给投资方讲起了自己的创业计划。
苏州方面也是诚意十足,凭着这份商业计划书,刘圣拿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给予的第一笔天使投资基金,为了让刘圣的项目尽快落地,苏州工业园提供了初期启动资金。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签订投资协议,仅用了不到三个月。
2008年,刘圣如愿所偿,创办了苏州旭创科技公司。
有了在行业中的经验,操盘旭创时,刘圣决定,一上来就走高端路线,靠技术取胜。
光模块这个行业,最大的特征之一是快速迭代。从5G、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在算力和带宽推动下,光模块对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迭代一浪高过一浪。
苏州旭创成立头三年,一直亏损,但苏州却是很看好这家年轻企业,苏州创投联合苏州、深圳等地投资方,不断增资,最终让旭创挺过难关。
在苏州的大力支持下,旭创在创立一年后量产了10G高速光模块,领跑国内同行,但10G远远不够,不断加码之下,刘圣向800G、1.6T甚至更高速率产品迭代升级。
万亿的AI算力市场,旭创的起势只用了6年。
02.
在AI圈有这么一句话:
挖金矿的人未必最赚钱,卖铲子的却稳赚不赔。
过去两年,AI 热潮从模型到应用席卷全球,大多数人只看到了ChatGPT、文心一言这些前端应用,却不知道背后藏着一个万亿级的基础设施产业链。
就比如全球AI“卖铲人”的龙头,英伟达,净利润率是多少?
55%。
即便是放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里,利润率能和英伟达比肩的恐怕没有几个。
要知道苹果这种公认的“印钞机”净利润率也就25%左右,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能达到10%就已经笑开花了。
这么一想,背靠着英伟达都急需的800G光模块,旭创能成为苏州年中的“利润王”,也不足为奇了。
但风口上的企业有很多,凭什么偏偏是旭创?
答案并不难找。
在旭创埋头猛攻800G光模块的时候,别的企业不是没有看到AI市场的需求,但预计800G光模块的需求量不会太多,主要还是以200G、400G为主。
旭创的优势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也是靠着走高端这条路,旭创成为谷歌国内第一家供应商,随后很快拿下亚马逊等海外大厂。
不单单是旭创,在这场AI产业链的浪潮中,提前洞察趋势并果断投入的苏州企业远非个例。
在此次利润榜中,有多家均出自AI产业链,尤其基础层,普遍实现高增长、高毛利。
以澜起为代表,数据中心内存接口芯片龙头,上半年收入5.5亿元、增长40%,净利4.6亿元、增长49%;
此外,AI大模型中,苏州军团同样表现出色,以沪电、金像电、台光电等台企为代表,带来了高阶PCB的爆发式需求;
工控软硬件龙头苏州汇川,同样受益具身机器人投资热,上半年业绩暴涨,净利增长3.4倍,达到3.2亿元。
利润榜中,还有两大巨头值得关注,台光电子和东山精密。
就在前几个月,这两大巨头都大动作加大布局光电业务。
大力布局光通信的原因并不难猜,要知道AI时代对数据传输和处理速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光电技术则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核心支撑技术,两大巨头争的,还是AI产业这块“香饽饽”。
首先来说台光电子,这家企业是国内覆铜板链主企业,主要产品作为PCB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年产值突破百亿,此次增资3亿美元投向AI项目,研究及生产符合AI算力的高性能覆铜箔基板。
东山精密,则是崛起于苏州本土的精密制造领域领军企业,6月中旬,正式宣布斥资60亿收购索尔思,索尔思称雄国内光通信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信网络、5G通信等关键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索尔思同样生产800G光模块,已供货给英伟达超过250万颗。
在完成收购后,东山精密将同时成为苹果、特斯拉、英伟达、华为、谷歌等多家全球顶尖科创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这些布局,并非偶然的商业行为,而是苏州企业在AI浪潮中集体“抢滩”的生动写照。
从底层芯片、高端模组,到光电材料与精密制造,苏州已悄然织就一张覆盖AI全产业链的战略网络。
03.
今年开春,“杭州六小龙”的问世,让许多一、二线城市不禁发出灵魂之问:
从人工智能AI到脑机接口,再到四足机器人,为何都扎堆出现在杭州?
许多城市想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时,我却注意到了一旁默默不闻的苏州。
苏州不去问,也不去争,只是一个劲的埋头苦干,当杭州六小龙在人工智能领域纵横驰骋之时,低调的苏州同样不乏强有力的推动者。
机器人领域,杭州有宇树,苏州有魔法原子。
在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机器视觉、机器人、大模型等核心领域,苏州更是集聚了思必驰、魔门塔、科沃斯、企查查、智慧芽、同程旅游等领军企业。
直到今年过去大半年了,人们看到苏州AI产业链的兴旺,才明白,在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上,一向细腻内秀的苏州显示了雷霆万钧的一面。
这个时候你就不得不佩服苏州的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在2021年,苏州就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地级市中的唯一。
但实际上,早在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就成为全国首个明确提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并出台专门政策予以鼓励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时间点,距离人工智能在中国兴起的日子,确实超前。
几年过去,2023年苏州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同比增速5.6%,全市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000家,《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中,苏州的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五,发展可谓相当迅速。
除此之外,苏州能吸引来众多的AI产业链,还胜在其创新生态和营商服务方面。
从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苏州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也已组建,总规模达60亿元,进一步强化了对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资本支持。
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来苏州,就能享有高度集聚、宽松自如的创新环境。
在人工智能领域,所有城市都是从零开始,但苏州不一样的是,提前入局,数十年磨一剑,硬生生“撑”出了一片天地。
它不声张,却扎实;不抢镜,却始终出现在最关键的位置。
未来的苏州,或许不会常驻热搜,但这座一向低调的制造业强市,将会以扎实的产业链条和敏锐的技术嗅觉,在人工智能的新纪元中,静默而坚定地卡住了最关键的位置。
参考资料:
[1]苏州企业:上半年,谁是“利润王”?苏州经济Review
[2]“中际旭创:250亿利润背后的产业真相与错觉.风投牛马说
[3]苏州台资民企抢抓AI浪潮,将成全球七家顶尖科创企业核心供应商.政中财经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