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出手,安世中国与荷切割,只抢一个办公室的荷兰,对华服软了

一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跨国企业争夺战,却在短短数天内出现惊人逆转,中国一套组合拳让荷兰措手不及。

荷兰政府以“经济安全”为借口,强行接管了中国企业在荷兰的安世半导体公司。消息传出,全球产业链一片哗然,这不仅是商业史上罕见的公然抢夺行为,更是对中国企业在欧资产的赤裸裸侵犯。

然而,荷兰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发现不对劲,从安世中国的最新声明来看,有与荷兰安世切割的迹象,安世中国发布声明,将独立运营,不再接受荷兰的任何指令。

更让荷兰始料未及的是,中国商务部迅速出台出口管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芯片从中国出口。这一反击直接击中要害,因为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都在中国

十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企业争夺战在全球半导体界掀起波澜。荷兰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行接管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

表面上,荷兰以“确保欧洲控制权”和“管理缺陷”为理由,试图为这一违背市场规则的行为披上合法外衣。然而,背后却是美国主导的“对华半导体封锁”的延伸。

安世半导体的历史背景十分清晰,2017年,中国闻泰科技通过三次收购,最终控制了安世半导体100%的股权。这次收购并非“捡便宜”,而是投入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在中方管理下,一度濒临破产的安世半导体焕发新生。从2019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第11名跃升至2024年的全球第3、中国第1。2020年至2024年,其器件年出货量从700亿颗扩大至1000亿颗以上,2024年营业收入达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

荷兰政府的行动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穿透式”新规,将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这一规则变更,为荷兰的强行接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这种借口难以掩盖其本质:将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用行政权力践踏市场规则。

面对荷兰的挑衅,中国的反应既迅速又精准。安世中国公司很快发布致全体员工信,明确表示安世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

在这份措辞坚定的声明中,安世中国强调:全体员工有权拒绝执行荷兰方面的指示。这一举措无异于宣布与荷兰总部进行切割,开始独立运营。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商务部的快速反应。就在荷兰行动后不久,中国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中国生产的芯片出口。这一反击直击要害,因为安世半导体的命脉在中国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产能集中在中国。中国工厂承担了全球70%的芯片产能,东莞的封装测试基地更是安世半导体最大的封装测试工厂。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迅速产生效果。没有了中国工厂的芯片出货,荷兰接手的安世半导体总部很快变成了一个空壳。

事实上,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之争超越了简单的企业纠纷,成为全球产业链重组的一个缩影。这场博弈揭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相互依存的特点。

半导体产业链早已形成“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的闭环,任何一个环节的强行切割,都将引发连锁反应。荷兰试图通过“夺企”切断中国与欧洲的芯片联系,却发现自己先陷入供应链断裂的困境。

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已不可撼动。安世半导体晶圆制造的50%和封装测试的80%产能都在中国完成。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4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5%。

这一争端也让欧洲汽车产业陷入恐慌,安世半导体是大众、宝马等欧洲汽车巨头的核心芯片供应商。中国出口管制措施实施后,大众汽车位于德国狼堡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因缺少芯片,部分生产线已进入“减产待命”状态。

欧盟工业协会测算显示,若芯片供应中断持续一个月,欧洲汽车产业损失将超过200亿欧元。这一数字让荷兰的行动显得更加短视。

面对中国的坚决反制和经济损失的现实,荷兰态度发生惊人转变。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紧急改口,向中国“求情”,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荷兰的服软不难理解,他们发现,尽管控制了安世半导体的荷兰总部,但却无法掌控其核心生产能力。荷兰方面忙活了半天,就只抢了个办公室而已,丝毫没有作用。

这一结果早就有迹可循。安世半导体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建立在中国产能的基础上。失去了中国生产基地的支持,荷兰接手的不过是一个无法正常运转的空壳公司。

讽刺的是,就在荷兰强夺安世半导体的同时,安世的荷兰总部还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员工的系统权限、停发工资等方式施加压力。这种幼稚的举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快了中国方面的独立运营进程。

现实给荷兰上了一课: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方面的“脱钩”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

中荷芯片争端不仅是两国之间的摩擦,更是中美欧三角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长期以来,欧盟在半导体领域追随美国政策,导致自身陷入被动。

荷兰的行为代表了欧洲一种危险倾向:盲目跟随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忽视自身经济利益。然而,这次事件让欧盟面临严峻选择:是继续追随美国,还是维护自身产业链安全?

中国在此次争端中展现了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中国的反制并非“以牙还牙”的对抗,而是对国际规则的维护。中方明确表示,欢迎欧盟企业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与中国开展合作

这一事件也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走向“自主突围”的道路。近年来,中国在半导体领域不断突破:28纳米芯片量产技术已成熟,14纳米技术进入试产阶段。

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单方面的“脱钩”行为都是不现实的。荷兰的教训表明,依附美国霸权、损害中国利益,只会让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走到黄江镇安世半导体工厂外的客户们发现,虽然厂区依旧繁忙,但出货已经基本停止。从苏州连夜赶来的客户无奈表示:“晚上九点多一下火车就赶过来了,但也没办法,就是没货。”

而东莞工厂门口,贸易商们日夜蹲守,却只等来零星出货。这些画面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没有中国的产能,安世半导体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这场博弈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残酷真相:核心技术、关键产能才是真正的底气。荷兰以为抢到了总部就抢到了公司,中国却用行动证明,实体经济实力远比法律文件上的所有权更加实在。

想和中方谈谈,但荷兰还在狡辩:不是美国让干的

观察者网2025-10-18 18:28

荷兰政府对中企旗下安世半导体公司妄加干预,中国行业协会发声反对

环球网2025-10-15 06:48北京

安世半导体管理权博弈持续!中国区严正回应

财联社2025-10-19 22:23

安世中国: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

极目新闻2025-10-19 16:3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财经   荷兰   中方   中国   出手   办公室   半导体   芯片   美国   产能   欧洲   产业链   管制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