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浸润酒文化的“诗与远方”之旅
2025年4月23日,“中策智慧进百企”活动走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川酒原酒领军企业——成都蜀之源酒业有限公司。考察团深入大邑王泗镇,在雪山融水的滋养中,见证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企业转型的碰撞,体验“工厂化旅游”的独特魅力,探寻“蜀之源·味之源”背后的文化密码。
一、文化浸润:从非遗工坊到诗酒地标
1. 千年酒脉,非遗传承
步入蜀之源酒庄,甘泉湖畔的仿古建筑群与雪山倒影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酿酒基地,更是一座“活态酒文化博物馆”。在非遗酿造工坊,考察团近距离观摩了“水、窖、粮、曲、酿、藏”六字古法工艺:工人踩曲、小窖发酵、手工摘酒,每一滴酒液都承载着匠心情怀。
2. 酒道体验,文化共鸣
酒道馆内,一场沉浸式品鉴会令人耳目一新。通过“嗅觉地图”解析酒体层次,辅以川西民俗文化展示,游客在品酒中读懂“芳香浓郁、尾净余长”的川派浓香美学。企业陪同人员介绍,蜀之源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酒旅融合收入占比已达总营收的35%。
3. 诗酒地标,文旅赋能
酒庄核心的“甘泉筇竹”景观,复刻了明代“晋原古八景”的意境。湖心亭中,游客可体验“曲水流觞”的文人雅趣,或参与定制酒封坛仪式,将个人名字镌刻于陶坛,成为酒庄“时间银行”的永久会员。
二、智造升级:从原酒龙头到品牌先锋
1. 双轮驱动,破局转型
面对原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蜀之源提出“原酒+瓶装酒”双品牌战略。在万吨酒库,智能化灌装线每小时可处理8000瓶产能;而在品牌展厅,“拙品”系列光瓶酒以极简设计瞄准年轻群体,外省市场销量年增40%。
2. 科技赋能,守正创新
考察团走进浓香型白酒数字化车间,传感器实时监测窖池温湿度,AI系统优化配粮比例。总工程师李东透露:“我们联合西华大学研发功能菌强化技术,将发酵效率提升15%,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降低30%,让传统工艺更安全、更高效。”
3. 香型矩阵,布局未来
从单一浓香到五大香型并进,蜀之源已建成全国罕见的“浓、酱、清、芝、馥”全品类生产线。2024年推出的“雪山秘境”酱酒系列,采用冰川水与高原糯高粱,成为川酒出川的新名片。
三、生态共生:从生产车间到生活方式
1. 零碳酿造,绿色实践
酒庄酒糟等副产品通过生物天然气项目转化为清洁能源和有机肥,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这一实践不仅提升产业效能,更成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创新样本,彰显了绿色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潜力。参观者感叹蜀之源“粮—酒—肥”闭环:“这里不仅是工厂,更是一个自循环的生态微系统。”
2. 跨界融合,场景革命
在“星空酒廊”主题民宿,游客可透过智能天窗观星品酒;文创市集内,蜀绣酒瓶、道文化书签等衍生品热销。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蜀之源与新能源车企合作,打造‘酒香自驾路线’,让消费场景突破物理边界。”
3. 党建铸魂,文化聚力
企业党建馆内,“践行工匠精神,酿造健康美酒”的标语格外醒目。通过“党员先锋岗”“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机制,蜀之源将红色基因融入生产一线,获评“四川省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
四、专家视角:中策智慧助力产业跃升
此次考察,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委会瞿传国院长全程指导。瞿院长指出:“蜀之源通过酒旅融合打破产业边界,以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溢价,为川酒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王泗模式’。”还建议:“未来可深化微生物群落研究,打造‘雪山微生物指纹’概念,进一步强化产区独特性。”
结语:源远流长,向新而行 “匠心筑事业之寿,真心筑生活之寿,用心筑市场之寿”——这句来自参观者油然感叹的蜀之源酒文化箴言,恰是这家百年酒企的生动写照。从雪山脚下的古窖池,到走向全国的光瓶酒;从非遗技艺的坚守者,到文旅融合的弄潮儿,蜀之源正以“酒为媒”,书写着传统产业与现代文明共生的新篇章。
未来愿景:据企业负责人透露,蜀之源计划2036年前实现瓶装酒全国化布局,并联合邛崃、绵竹等产区共建“川酒文化走廊”,让世界通过一杯酒,读懂四川的山水与人文。
【本文为“中策智慧进百企”系列报道2025春季首站,下期将走进新能源科技企业,敬请期待】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