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荣氏家族:家中三代首富,曾被毛主席称赞,家族资产超千亿

要说中国近代哪个家庭最耀眼,那就离不开荣氏这个伟大的家族。

从清末的无锡小厂到新中国的中信集团,

他们跨越百年,富过三代,却始终低调。

毛主席都称赞他们,说他们是“中国唯一的财团”。

三代首富的荣耀背后,

是怎样的智慧让他们打破“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他们家族的故事始于清末的无锡。

当时太平天国战乱让他们家族陷入困境。

他们家族发家,还要从一个叫荣熙泰的开始,

他在上海闯荡,开设钱庄,与洋人合作,积累了人脉。

而且他深知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他的两个儿子,

从小被送去上海钱庄当学徒,

学会了观察市场,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1890年代,上海已是远东的商业中心,

但洋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艰难起步。

他儿子一次路过香港码头,看到堆积如山的进口面粉,心里不是滋味

中国农业大国为何要靠洋人吃饭?

这份不甘让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实业改变现状。

后来,这份愿望成了俩儿子毕生追求的目标,

他们用全部积蓄,在国内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面粉厂,迈出了第一步。

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机会。

尤其战争的原因,使得进口面粉数量大大减少,

他们的企业迅速扩张,直接占了全国面粉的四分之一。

兄弟俩配合默契,分别负责不同的重点。

后来他们又进入纺织业,创办申新纱厂。

正逢抵制日货的热潮,他们的规模很快发展到9家,

工人过万,这对兄弟因此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他们的贡献不只在生意。他们也非常明白,企业要发展,国家必须强盛。

他在无锡建学校、修桥梁,还捐资铁路建设,甚至把收藏的古籍捐给了国家。

抗战期间,他们捐出数万包面粉支援军队,

把设备转移到大后方,支撑抗战工业。

这兄弟俩又展开行动,大哥在香港拒绝日伪拉拢,

暗中支持抗日,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担当。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许多资本家选择离开,

但荣德生和儿子荣毅仁决定留下。

他们认为,家族的成就离不开国家,他愿意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当时国家要推行公私合营,这对父子没有任何犹豫,

直接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最早的“红色资本家”。

直到后来为国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荣德生因病去世,

家族的重担交给了他儿子荣毅仁。

荣毅仁从小在商业环境中长大,头脑清晰,做事稳重。

他接手申新纱厂后,顺应计划经济的要求,

改进生产,引入技术,让企业在新环境里站稳了脚跟。

他从不摆富家子弟的架子,常常和工人一起干活,

吃一样的饭,赢得了尊重。

改革开放给他们家族带来了新机遇。

他还建议成立一家国际投资公司,得到了邓公的支持,

于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诞生了。这家企业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涉及房地产、银行、保险等领域。

这位企业家继承父亲的遗志,利用家族的海外人脉,

吸引外资,为国家经济增添了活力。

他最让人敬佩的,是将自己亲手打造的大集团,

无偿交给国家,自己甘愿退后一步。

和他辉煌的事业相比,他的家庭生活也很温馨。

他和妻子感情深厚,育有一子荣智健。

他常教导子女,财富是工具,责任才是核心。

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下一代。

他的儿子荣智健也非常出色,是家族第三代的代表。

他没有依赖家族的光环,只身前往香港,

创办了不少的公司,很快站稳了脚跟。

1986年,他回到家族,接手家族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的征程。

在他的管理下,这家两代人苦心经营的中信,

从国内企业成长为全球化的集团,业务覆盖范围非常广,

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推动中信在香港上市,收购海外资产,让家族的影响力扩展到世界。

而他也凭借这能力成为中国首富,延续了祖父和父亲的成就。

据估算,当时他们家族的资产已超过3000亿美元。

但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企业因失误亏损了150多亿,

他选择主动承担责任,辞去了职务。

他选择低调退出,展现了家族面对挫折的从容。

他的家庭,同样生活平稳。

他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家庭关系和睦。

事业波折后,他更多时间留在香港陪伴家人,

偶尔参与慈善活动,保持了平和的心态。

进入21世纪,他们家族渐渐淡出公众视线,

但第四代和第五代仍在努力。

他们家族第四代的代表,已经逐渐开始接手家族生意,

儿子进入集团以后,很快成为董事会的一员,负责上海的项目。

他为人低调,管理风格务实,员工评价他为人诚恳。

女儿从国外名校毕业以后,也进入企业历练,

现在推动家族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方面的尝试。

而他们家的第五代更加低调,分散在全球,从事工商、科技和文化工作。

荣宗信是其中之一,他选择了戏剧和文化领域,

计划设立荣文化基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其他第五代成员多在学术和公益方面有所建树,延续了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

荣氏家族近年几乎没有负面新闻。

他们不追逐财富排行,也不热衷曝光,

更多关注事业的传承和社会责任。

2023年,荣明方通过家族基金会支持无锡教育,

延续了荣德生的公益精神。

家族还投资新能源项目,响应国家的环保目标。

他们家族能富过三代,甚至五代,靠的是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家风。他们家族非常重视诚信和道德。

整整四代人,每一代人都以信用为本,赢得了长久的信任。

其次是家国情怀。他们始终把国家放在首位。

抗战时捐资捐物,新中国成立时献出企业,

改革开放时助力经济,荣氏家族总在关键时刻与国家同呼吸。

再者是适应时代。无论是面粉、纺织,还是金融、科技,

他们总能找到时代的节奏。

荣明方的科技探索、荣宗信的文化项目,都是这种能力的延续。

最后是低调。荣氏家族从不炫耀财富,也不争排名。

他们更在乎把事情做好,这种心态让他们避开了许多风波。

荣氏家族的故事让人敬佩。

他们不是只知道赚钱的资本家,而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群体。

财富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目标,而是为了实现更大价值的工具,

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操守,

比那些所谓的大富豪,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他们的低调和坚持显得难能可贵。

他们也并非没有失误,但他们从不推卸责任,

总是勇于承认错误,并且及时纠正,这种态度让人尊重。

相比那些短暂辉煌的富豪,荣氏家族的百年传承更像一本教科书,

告诉我们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平衡。

未来如何,没人能说得准。

但只要这份家国情怀和诚信还在,他们家族就不会停下。

他们可能依旧低调,但影响会以其他方式延续。

他们家族的历史,像一部沉稳的史诗。

从清末的艰难起步,到民国的实业救国,

再到新中国的奉献和改革开放的跨越,他们用行动定义了财富的意义。

第四代、第五代还在接力,低调但坚定。

只要这份家风还在,他们的故事就不会结束。

这样的家族,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期待。

参考信息:

澎湃新闻:从面粉厂起家的近代首富财团:荣氏家族
中国新闻网:荣氏家族后人荣智健江苏叙乡情话商机
大众日报数字报:荣氏家族:三代中国首富传奇
上观新闻:毛主席“点赞”的红色银行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家族   中信   无锡   资本家   首富   上海   面粉   低调   家中   儿子   资产   国家   历史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