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守折磨一整夜,萨达姆被美判绞刑,临终托狱警给女儿带一句话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加入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墨卿烟

编辑|墨卿烟

前言

2006年12月29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那一天,在巴格达的监狱里,他面临着自己的死刑判决。

许多人都认为,作为一个曾经的独裁者,他会在临终时流露出悔恨、恐惧,甚至在死亡的最后时刻急切求饶,但是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萨达姆最后的夜晚,并不像许多人预想的那样充满了崩溃与绝望,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死亡,他呼吁伊拉克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美国侵略者。

为什么他会成为美国的阶下囚?在这生命的尽头,他究竟给自己最亲爱的女儿留下了怎样的最后一句话?

绝望中的坚韧

萨达姆·侯赛因最后一晚的牢房,映衬着他人生的巨大反差,曾几何时,这位铁腕统治者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此时,他只能蜷缩在一个简陋的牢房中,四周的墙壁湿冷裸露,灯光昏黄微弱,所有的奢华与尊严都已经与他无缘。

萨达姆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最让人揪心的是,在这最后一夜,他并没有得到一丝安慰,反而遭受了看守们的无情挑衅和侮辱。

那根用来执行绞刑的绳子在萨达姆眼前轻轻晃动,监狱看守边挥舞绳子,边带着嘲笑说道:“这就是你的终点。”

但是萨达姆没有任何反应,他只是默默地承受,他心中,不知是否在暗自想着,这一切的羞辱,究竟是怎样的深刻,他是否会在死前一刻悔恨自己的一切。

冷酷的看守们把他的床单扔到地上,踩上去,又将他原本整理好的床铺再次弄乱,牢房外,巡逻的士兵的脚步声时而停留,时而远去,而他,仿佛被这冷漠的世界遗忘。

看守们的嘲笑和侮辱,一次又一次地让他感到彻底的绝望,但他依旧没有说什么,就连这一晚的沉默,似乎都在为他自己的一生做最后的总结。

他被迫在极度孤独和折磨中度过了这一夜,这个晚上,他也许一直在想,他带给伊拉克的意义是什么。

萨达姆的请求

在昏黄的灯光下,萨达姆向那些冷漠的看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请求:“能否把我一些个人物品送给我的律师?”

他要送的,不是某些奢华的东西,而是一本古兰经、几件衣物和一些私人信件,这些物品是他最后的依托。

看守们冷漠地回应了萨达姆的请求,表示这些物品并不会轻易交给他,他的律师和女儿无法再与他见面。

但是萨达姆并没有放弃,他要求看守们将自己的这些物品交给律师,同时在其中附上一句话: “我是为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战斗到底的烈士”。

那一刻,萨达姆并非在祈求生的希望,而是试图把自己的信念和最后的心愿交托给他最亲近的人,他的死,可能意味着一切都将结束,但至少,他希望自己的死可以更有尊严。

这句话,是萨达姆在呼喊他心中那个早已埋藏多年的理想与信念,为了伊拉克、为了伊拉克的人民,他曾燃烧过自己的一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后一晚,而萨达姆在自己的最后时刻,选择了不向恐惧屈服,他的精神依然在与命运抗争,而这场抗争,或许注定没有赢家。

突如其来的抓捕

2003年,美国及其盟国入侵伊拉克,指责萨达姆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此时美英联军几乎征服了伊拉克,每一座城市的陨落都标志着伊拉克政府的崩溃,但是萨达姆始终未被捕获。

在那段时间里,萨达姆几乎成为了一个幽灵,曾经的强者,如今的囚徒,似乎已经不再关心外界的喧嚣。

他知道,自己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逃脱只是拖延死亡的过程,每一次的躲藏,都是在做最后的挣扎,但他并没有对结果产生任何幻想。

美军的搜索逐渐加大,他们几乎遍布整个伊拉克,毫不放松地进行着对萨达姆的追捕,最终,萨达姆的躲藏并未能持续太久。

某一天,一名司机引起了美军的怀疑,他的行迹十分可疑,并且频繁出入提克里特,美军紧追不舍,抓住了这名司机。

在他的口供下,美军终于得知萨达姆藏匿在达瓦尔镇的一座农舍中,萨达姆不断设法迷惑敌人,以假身份与虚假信息迷惑美军,但这一次,他的行踪被彻底发现了。

萨达姆被捕的那一刻,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出现突如其来的怒吼和挣扎,他没有拿起武器反抗,也没有展现出任何慌乱和恐惧。

面对美军的审问与威胁,他始终没有给出任何情感的宣泄,这一切对他来说不过是尘埃中的一场短暂风暴。

他清楚,自己曾为伊拉克奉献过一生,但眼下,这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尘土,无法改变他的最终命运。

尽管如此,这位曾经的国家元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面对着审讯,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从不让自己屈服,拒绝认罪。

他的沉默,也许正是他唯一能给予这个世界的最后的反抗,面对审判,他没有请求宽恕,没有低头认错。

没有人知道,萨达姆内心是否有过动摇,但在那一刻,他选择了以一种最冷静的方式,走向生命的终点。

最后的死亡

2006年12月29日,伊拉克的监狱里,这位曾经主宰国家命运的男人,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那天,萨达姆站在了绞刑架前,他的面容比当年那些英姿勃发的演讲照片已然沧桑得多,虽然岁月已带走了他曾经的风采,但他依旧挺直着脊背,迎接即将来临的死亡。

死亡并未给他带来任何恐惧,相反,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萨达姆的眼神并没有一丝颤抖和悔恨。

当他被拖上绞刑架时,周围的世界仿佛陷入了寂静,那些曾在伊拉克人民心中极具分量的名字,已经变得如浮云一般遥远。

那些曾经对他顶礼膜拜的民众,今天却以看客的姿态注视着他走向终结,即便如此,萨达姆依然冷静得可怕,他目视前方,神色淡然,仿佛这一切都不过是命运的一个必然过程。

虽然他临死时未能恢复伊拉克的昔日辉煌,但他也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意志,始终以坚毅的姿态面对最后的审判。

直到他身上的绞索被扣紧,身体不断扭曲,萨达姆的一生正式结束了,他曾为国家打拼一生,尽管最终未能让自己的梦想实现,但他依然坚信,伊拉克必定会永远战斗到底。

那句“伊拉克必将永远战斗到底”的誓言,成了他离世时最庄严的告别,也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心声。

正如他所说,伊拉克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尽管他未能亲眼见到国家的复兴,但他的信念,仍会在每一个伊拉克人的心中传承。

美国以萨达姆独裁而将其绞杀,美其名曰让伊拉克摆脱独裁统治,讽刺的是,随着萨达姆的死亡,伊拉克陷入了更为复杂的内战与混乱之中。

虽然萨达姆的统治已被推翻,伊拉克并未因为他的死亡而获得期待中的和平,相反,极端组织迅速填补了政权的空白。

萨达姆的死激化了本已脆弱的民族与宗教分裂,尤其是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对立,爆发了更为严重的冲突。

以萨达姆为代表的逊尼派支持者失去了主导地位,许多人开始转向武装反抗,向当时的什叶派政府发起挑战。

国际社会对伊拉克的援助也陷入了困境,随着局势的升级,联合国和非政府组织虽然试图提供人道援助,但因持续不断的冲突,这些援助无法有效传递到需要帮助的民众手中。

数百万的伊拉克人被迫成为难民,流离失所的他们在暴力和恐惧中挣扎,战火无情地摧毁着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市场等本应为民众服务的地方,成为了战争的目标和战斗的前线。

结语

作为曾经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曾经历过无数的荣光与辉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他在战场上的果敢,在监狱中的冷静,都折射出他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萨达姆·侯赛因的最后一晚,充满了对尊严的坚持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他的死,并没有美国以为的带走伊拉克的痛苦与动荡,而是让这个国家深陷了更深的泥潭。

“我是为伊拉克和伊拉克人民战斗到底的烈士”,这是萨达姆留给女儿的那句话,这位枭雄一生都致力于为伊拉克而奋斗,即使他失败了。

参考资料:

2012年05月30日 来源:光明数字报《长女拉加德·萨达姆·侯赛因谋求为爸爸出版狱中回忆录》

来源:人民网《萨达姆,预言“伊拉克要乱十年”》

维基百科 《萨达姆·侯赛因》

2007年08月21日 2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破家亡 盛极一时的萨达姆侯赛因家族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伊拉克   绞刑架   狱警   牢房   绞刑   美国   临终   悔恨   美军   恐惧   命运   女儿   心中   物品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