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Air/17Pro拆解:5.6mm超薄机咋做的?「高原」还带电池线索

2025年9月苹果发了iPhone17Pro和iPhoneAir,这俩机子都提了个叫“Plateau”的设计,国内官方叫“扩展平台”,其实就是背面那块带相机的长条突起。

别以为这只是换个造型,拆开来才知道,苹果是把iPhone内部结构给大改了。

而且今年拆解比往年有意思多了,之前就有爆料说,明年的折叠屏iPhone、后年的20周年款,都得从今年这俩新机,尤其是iPhoneAir上找灵感。

iPhoneAir:超薄机身里的「空间魔术」,电池占了近60%

iPhoneAir号称史上最薄iPhone,厚度只有5.6毫米。

要做这么薄,肯定得在结构上动大手术,毕竟手机里最占地方的就是电池,薄机身和大电池几乎是“死对头”。

说实话,消费电子圈喊“续航被电池绑架”喊了十年,到现在还是没解决,苹果这次也算找了个折中办法。

它放弃了从iPhone4就没变过的“纵向主板”,改用了安卓机常用的横向主板,还把主板、电池、马达麦克风做成了三段式排布。

今年三星的GalaxyS25Edge也用了类似设计,不过iPhoneAir比它还薄0.2毫米,能看出来苹果在挤空间这件事上是下了功夫的。

iFixit给它拍的CT图更直观,机身近60%的地方都被电池占了,这电池额定3149mAh,还做成了不规则形状,连边角缝隙都没放过。

更有意思的是,这电池和同型号的MagSafe外置电池长得一模一样、规格也一样。

老实讲,我一开始没往别处想,但一想到欧盟刚出的新规,就有点琢磨过来了,欧盟说2027年起,欧洲卖的手机都得是用户能自己换电池的,苹果这操作,会不会是在提前做准备?

拆iPhoneAir的时候还发现个细节,它用了种电压敏感胶水,给电池连接处通上电就能轻松把电池取下来。

对于这种薄机身手机来说,电池小就意味着充电频繁,损耗肯定快,这种好拆的设计其实挺实用的。

iFixit还给了它7分的高评价,要知道去年的超薄iPadPro用了一堆一次性胶水,根本没法好好修,对比下来,iPhoneAir在可维修性上确实没糊弄。

本来想担心下这么薄的手机会不会像iPhone6那样一掰就弯,结果JerryRigEverything的实测打消了顾虑,双手使劲掰没断,用起重机压到171磅的时候才发出响声,到215磅屏幕才裂。

而且它主板集中在上半部分,就算机身中部弯了,只要电池没破、线没断,手机还能接着用。

这么看,“史上最耐用iPhone”的说法,除了电池容量小点,还真不算吹牛。

聊完iPhoneAir这台“实验机”,咱们再看定位更高端的iPhone17Pro,这机子的「高原」设计就有点“内外不一”的意思了,外面容易出问题,里面却藏着不少实用的改动。

iPhone17Pro:外面易划痕,里面却藏着散热「小心思」

iPhone17Pro第一次用了一体成型工艺,拿在手里手感确实好,外观也精致。

但不少用户刚拿到手就发现,背面已经有划痕了,而且大多集中在相机模组的突起边缘。

后来拆解才找到原因,这相机模组边缘没有圆滑过渡,是直愣愣的锋利边,阳极氧化涂层在这地方根本贴不牢,兜里放个钥匙、硬币一刮,涂层就掉了,露出里面的铝金属,划痕还没法修复。

其实阳极氧化工艺本来就有这毛病,安卓机大多会把边缘做圆一点,苹果偏要选锋利设计,估计是为了外观,但实用性确实打了折扣。

更无奈的是,想防划痕就得戴保护壳,可有些用户说,戴壳的时候要是角度不对,或者壳里夹了点尘土,反而更容易刮花。

说实话,这问题挺影响体验的,毕竟谁也不想刚买的新机就带伤。

不过拆开屏幕后,里面的设计倒挺让人惊喜。它也用了三段式结构,主板集中在上方的“高原”区域,网友戏称“典型的安卓结构”,和iPhoneAir算是呼应上了。

电池比上一代多了406mAh,但拆开来发现电池面积没大多少,多出来的容量其实是靠提升能量密度来的,这比单纯扩大电池面积要聪明不少。

最显眼的是那块全覆盖的铝合金散热片,厚度大概0.3毫米,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它比上一代厚0.5毫米的主要原因。

里面还藏了块VC均热板,Pro版2000平方毫米,ProMax版2200平方毫米。

本来想觉得这尺寸能追上安卓旗舰,结果一对比发现,安卓机随便就是4000平方毫米的,还是差了点。

不过它这均热板用了铜网结构加激光焊接,导热效果据说不错,就是成本肯定更高。

而且屏幕背面还贴了散热片,热量能通过均热板分摊到机身,还能传到屏幕上,双管齐下的散热思路倒是挺合理。

还有个小细节,它的前摄根本不是宣传的“正方形”,实际是八边形底。

后来查了下才明白,这是苹果在实用性和成本之间找的平衡,正方形好看但量产难、成本高,八边形既能保证成像角度,又能控制成本,也算是个务实的选择。

天线的设计也挺巧,绕着“高原”区域排布,既不影响外观,又能避免手握手机时挡住信号。

不过有网友拆了之后说,内部电路看着比以前乱,少了点“苹果味”。

但说实话,用户平时也看不到内部,只要用着顺手,乱不乱其实没那么重要,这也能看出来苹果现在是把实用放在了颜值前面。

不管是iPhoneAir的“挤空间”,还是iPhone17Pro的“重实用”,这次的「高原」设计本质上都是苹果的实用主义选择。

它从Air的超薄需求出发,摸索出了高集成的空间利用方案,又把这套方案用到了Pro上,让Pro在散热和续航上有了提升。

这种跨机型的技术复用,其实挺符合苹果的风格,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又能保证体验。

而且这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撑,比如元件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还有苹果自己的C1X基带、N1无线芯片这些自研芯片,要是没有这些,再怎么设计也挤不出空间。

现在再回头看欧盟的可替换电池新规,苹果的动作其实挺明显的,iPhoneAir的电池好拆,又和外置电池通用,iFixit也说它拆电池比往年的iPhone容易多了。

反观其他品牌,谷歌已经拿出了可拆卸电池的Pixel9原型机,苹果就算不马上跟进,提前做技术准备也很正常。

未来的折叠屏iPhone更需要这套设计,毕竟折叠屏要装铰链、双屏,还得塞大电池,机身可能比iPhoneAir还薄,到时候「高原」设计的空间利用思路肯定能用得上。

后年的20周年款iPhone,要是能把可替换电池落地,再加上「高原」设计的成熟技术,说不定能成个亮点。

总的来说,这次iPhone的「高原」设计,算是苹果从“外观优先”转向“实用优先”的信号。

对用户来说,选iPhoneAir就得接受小电池,选iPhone17Pro就得注意防刮,但不管怎么选,都能感受到苹果在设计上更接地气了。

至于可替换电池,要是2027年真能实现,对用户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谁也不想因为换个电池就把手机拆废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数码   高原   线索   电池   三星   苹果   机身   划痕   用户   主板   散热片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