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联制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联合体形式,实质上是主权国家的联合,联合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保持着统一行动状态。近代的国家中出现的较多,但由于各国的主权意识,邦联在逐步解体。今天,一起来盘点历史上的邦联制国家。
1.建国初期的美国
美国独立之初,实行的是邦联制。美国宣布独立后,就通过了《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这个条例,实际上是在北美13个州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邦联政府。由于各州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相当于主权国家,邦联政府作出的决议需要各州同意。这种模式,不利于美国的发展,于是,美国人研究出来一个《联邦宪法》,实现联邦制。
2.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和白罗斯等国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从名称看,这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联合体,这个组织实际上是一个过渡组织,确保前苏联国家平稳过渡。独立体成员国最多时,涵盖了除波罗的海三国外所有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目前仅剩下九个国家,组织的作用也在削弱。
3.旧瑞士邦联
瑞士的前身是旧瑞士邦联,是由一些小邦组成的松散联盟,后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瑞士联邦。
4.德意志邦联
德意志邦联是最著名的邦联之一。1815年,根据维也纳会议的决议,成立了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邦国有自己的主权,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主要邦国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邦联存在的价值就是团结德意志各邦国,让德意志看起来是一个国家,但是一个诸侯并立的国家,很难统一起来。1866年,普奥战争后,邦联开始瓦解,普鲁士逐步完成了统一德意志的使命,奥地利则被排除出德意志的范畴,与匈牙利发展为二元的奥匈帝国。
5.塞内冈比亚邦联
冈比亚像一只蚯蚓钻入塞内加尔的腹地,把赛内加尔西部地区从中间分割开,区域联系非常不便利。如果能够把冈比亚合并进来,赛内加尔的版图将彻底成为整体。1982年2月,两国的确也联合了,国名叫塞内冈比亚,这是一个邦联制的国家,各自国家还是拥有主权,只不过设置了总统、副总统及其他联合机构,1989年,邦联解体了,解体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是两个国家,而不是一个国家,利益分配不均衡,容易造成矛盾,时间长了,就面临解体。
6.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联合组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后来,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以合众的形式加入,共和国又改名为阿拉伯合众国。这些国家的联合,很显然是由埃及主动的,其他国家不希望变成埃及人的附庸,随着矛盾的加剧,逐步退出,到1961年年底,阿联实际解体,不过埃及保留这个国号到1972年。
7.阿根廷邦联
阿根廷独立初期,实际上是以拉普拉塔联合省形式存在的,后来各省被组成了没有元首的邦联,也就是阿根廷邦联,后来形成了现代的阿根廷共和国。
8.秘鲁-玻利维亚邦联
1836年,秘鲁和玻利维亚组成松散的邦联,由于邻国的抵制,邦联在1839年正式解散。
9.计划中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1991年8月,苏联公布了新联盟条约文本,确定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如果新联盟条约得以签署,苏联将变成一个邦联制国家。由于苏联国内的变故,这个条约未能签约,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也就没有存在过。
欧盟、非盟、东盟和阿盟等区域组织也有邦联性质,但其实质是组织,不是邦联制国家。我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实际上和邦联模式很接近。
相关话题,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