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后的80年,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历史纠结”?没有真正跪下去忏悔过,又何谈站起来?
80年前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战败,并于同年9月2日签署了投降书。一场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乌云终于得以消散,数万万中国同胞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对于这一天!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
那么作为曾经发起这场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让我们将时间线拨到2025年的8月15日,这一天,日本有3个动作值得关注:一是日本政府主办了一场“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来纪念二战战死者;
二是日本首相石破茂的内阁成员——农业大臣小泉进次郎在这一天,参拜了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三是日媒报道称石破茂本人已决定,不再按照惯例以“内阁形势”发表战败讲话,而是会以个人姿态发表一些“见解”。
日本首相石破茂
这三个动作分别指向了三个事实:一是日本未从当年的侵略历史中深刻反思、二是日本试图将自己也塑造成一个“战争受害者”的身份、三是日本国内的右翼保守势力正试图摆脱历史包袱、挣脱战后秩序的束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采取了两个动作:一是在战后跟美国媾和,以换取大国的军事保护伞;二是持续塑造“假想敌”,将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渲染为“外部安全威胁”,为日本寻求“军事松绑”制造借口。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几十年间,日本政府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两大路线,来处理跟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关系的。
一方面在军事安全领域,日本甘愿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桥头堡”,同时在美国的默许和纵容下,逐年上涨防务开支、向东南亚国家出口武器,逐渐突破“专守防卫”的原则,试图架空“和平宪法”;
另一方面在经贸外交领域,出于地缘因素无法忽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历届日本政府都强调跟中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跟中国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外交关系。
不久前,中日韩外长会议在日本召开
因此在东亚地区,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政治格局:一个东方强国在维持地区和平、一个西方大国在挑起分裂对抗、而日本则在美国庇护下尝试摆脱战败的惩罚和历史的追责,扮演了“马前卒”的角色。
这种局面之所以能够保持平衡、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爆发地缘冲突,根本原因只有一点,那就是本区域爱好和平的国家,自身实力足够强大。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或许会让大家有更直观的体验。最近有个日本学者,叫做垂秀夫,发表了这样一番论调,他说“当中国衰落之时,中日就该一决胜负了,现在之所以不能跟中国开战,是因为中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了,日本现在还不是对手。”
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始终不愿承认当年败给了中国,并且一直还想再找机会掰一掰手腕。
之所以没这么干,就是因为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强国了,日方是空有野心,然而实力不济。
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
而且这个垂秀夫还曾担任过日本驻华大使,可以说是一个“知华派”政客,这样的人尚且能发表此类言论,更遑论日本一些本身立场就偏右翼的保守势力了。
这么多年以来,日本在战后一直尝试着想站起来,实现国家正常化,但一直未能成功,外部的原因很复杂,但内部的原因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日本从来就没有真正跪下去忏悔过。
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够获得邻国谅解、甚至崛起为欧盟领头羊之一,正是因为时任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历史性一跪,坚持对纳粹罪行的彻底反省,让德国站了起来。
而日本呢?直到现在还在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美化侵略罪行。
在这样一种扭曲、回避的态度下,日本越想要摆脱那段历史、就越是将自己桎梏在枷锁之下。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不过,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正义永远不会缺席!今年是战后的第80年,中国人民已经自信昂扬的走在强国之路上了,我们不会忘记当年那段历史,更会加倍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