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医生反复提醒:立秋之后,建议多吃这6种健脾利湿食物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一个南方城市的茶楼里,一位刚从医院出来的老教师在给坐在身边的年轻人讲自己的饮食调整

他今年六十多岁,常年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中生活,立秋之后总觉得身体沉重,四肢发困,胃口也差。

年轻人好奇问他,是不是换季才会这样?老教师摇摇头,叹了口气,说这是湿气在作怪。

立秋乃一特殊节气,暑气尚未全然消退,然早晚之凉意已悄然萌生。

气候由热转凉时,人体的脾胃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湿气更容易困在体内。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会让湿气停留,出现食欲下降、腹胀、大便不成形、身体困倦等问题。

现代医学亦能作出相应解释:于湿热环境之中,消化系统的功能易现紊乱,肠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胃肠蠕动减缓,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

很多人习惯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去调理,其实在立秋这个气候交替的阶段,通过饮食主动帮助脾胃运化湿气,比单纯依赖药物要更安全持久。

问题是,市面上流行的所谓“祛湿食谱”很多并不适合普通人长期食用,比如过量依赖辛辣刺激、寒凉生冷的食材,反而会让脾胃受伤,加重湿气。

医生建议,不如多选择一些既能健脾又能利湿的日常食物,循序渐进地调整。

山药是这类食物中很有代表性的。

其黏蛋白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且能促进消化吸收,而所含淀粉酶类成分可助力淀粉分解。现代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具备一定的免疫调节功效,能够提升脾胃虚弱者的抗病能力。

广东一家医院的营养科曾对40名脾虚湿重的中老年人进行饮食干预,让他们每天摄入150克蒸山药,持续8周,结果有超过七成的人主观症状明显减轻,体重和腰围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水湿代谢得到改善。

薏苡仁(薏米)在南方尤其常见,被很多人用来煲汤或煮粥。

其富含薏苡仁酯,有利尿、抗炎之功,可助力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与单纯的利尿药不同,薏苡仁性质平和,不容易伤到脾阳

需注意的是,薏苡仁具一定滑利性,孕妇或体质偏寒者长期大量食用实非适宜。

这种食物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祛湿,还能通过增加尿量带走一部分代谢废物,对慢性肾功能轻度下降的人群也有一定帮助。

白扁豆也是医生经常推荐的健脾祛湿食材

它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能补充脾胃运化所需的能量和辅酶,帮助恢复消化功能。

与山药、薏苡仁搭配熬汤,有利于从多方面支持脾胃运化。

福建一项社区营养干预研究中,白扁豆联合薏米、山药做成汤品,每周三次,持续3个月,参与者的腹胀、便溏症状改善率超过80%。

冬瓜的利湿效果很多人知道,但它的低热量、富含钾元素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对水肿、高血压患者的额外好处。

钾离子可以促进钠排泄,从而减少因钠潴留造成的水湿积聚。

不过冬瓜性质偏寒,不建议空腹大量生食,最好与温性食材搭配,比如和虾皮、陈皮同煮

红小豆在南方被广泛用于煲汤、煮粥,它含有皂苷类成分,有助于利尿排湿,还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帮助肠道蠕动,减少湿热困扰。

与薏苡仁搭配时,两者的利湿效果会叠加,但同时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以免长时间大量食用造成营养不均衡。

茯苓是个稍微特别的存在,它是药食两用的真菌类食材,含有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糖,既能健脾渗湿,又有安神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多糖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还能轻度利尿

茯苓粉加在米粥、米糕里,是一种不容易让人反感的日常吃法。

有意思的是,医生们在推荐这些食物时,并不是让人盲目多吃,而是强调搭配与节奏

湿气的形成往往与脾胃虚弱和环境湿热同时存在,如果一味追求“利湿”而忽略了“健脾”,湿气很可能会反复出现。

尤其是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增大,如果饮食偏寒凉,脾胃运化功能会被进一步削弱。

临床上也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湿气重,就开始大量吃薏米红豆水、凉拌冬瓜,结果没多久出现胃寒、腹泻,反而加重了乏力困倦

这说明,祛湿食物的选择需要考虑个人体质,而不是只看外界气候。

北方干燥地区的人,如果没有长期湿困表现,就没必要照搬南方人祛湿的做法;南方人即使湿气重,也要兼顾脾胃的温养。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这些健脾利湿食物大多低脂、低能量、富含纤维和微量元素,能在改善水湿代谢的同时,帮助控制体重和血糖。

它们的利湿原理部分通过增加尿量实现,部分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来间接完成

更重要的是,这类饮食习惯的长期坚持,可以减少因湿热环境诱发的慢性胃肠问题、代谢综合征风险。

这就引出了一个延伸问题:对于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中的人来说,是在湿气最重的季节集中大量食用健脾利湿食物更有效,还是应该全年少量规律摄入,慢慢调整体质?

从现有的流行病学数据和脾胃功能恢复的规律看,全年规律摄入、少量多次的效果往往优于短期大量集中使用,因为脾胃功能的改善和维持需要长期稳定的支持,而不是突击性的干预。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王祥生.立秋后避免五大养生误区[J].安全与健康,2022,(09):78.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养生   立秋   食物   医生   建议   脾胃   湿气   湿热   山药   功能   环境   薏米   薏苡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