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刘强东内部讲话的线上会议视频流出。刘强东谈到:“我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超过5%,我要处分人的。”
2025年2月11日,京东外卖正式上线,带着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和“5%净利润红线”杀入被美团、饿了么垄断的外卖江湖。
上线仅40天,日订单量突破100万,覆盖142城,超45万家品质餐厅入驻。更令人震惊的是,对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这波操作直接给行业来了个釜底抽薪。这哪是进场分蛋糕,分明是要重写规则书。
不允许净利润超过5%,为什么刘强东要自断财路呢?这背后是商业理想主义,还是暗藏颠覆行业的野心?
1. 高佣金压垮外卖行业:刘强东的“愤怒经济学”
刘强东在内部讲话中直斥行业乱象:“外卖平台佣金加广告费,扣点高达25%-30%,餐厅为了生存只能降低品质,甚至牺牲安全!”
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中小商家的血泪账本——每卖出一份30元的外卖,平台抽走近10元,商家利润所剩无几,最终只能以次充好,降低餐品质量。
刘强东的解题思路简单粗暴:京东外卖的利润率上限5%,所有收入(含佣金和广告)总和不得突破! 他更搬出京东的“三毛五理论”:每赚1元,留3毛给合作伙伴,3毛5给团队,3毛5用于公司发展。
这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对行业垄断的宣战。
2. 骑手保障:一场“人本主义”的降维打击
当美团、饿了么还在为骑手社保问题焦头烂额时,京东外卖已率先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覆盖意外险和医疗险,且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截至3月20日,超1万名全职骑手签约,每个工作日新增500人。
刘强东的逻辑很直白: “算法不应压榨底层劳动者,利润不应建立在无保障的生活上。”这一招直接击中行业痛点——骑手保障成本高昂,但京东用“自掏腰包”换取了社会口碑和骑手忠诚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当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降本,京东反手掏出"全员保障"这张牌。这波操作既符合"共同富裕"政策导向,又精准踩中公众情绪痛点。网友神评:"东哥这波在大气层,既当卷王又当圣人。"
3. 品质外卖:用“0佣金”倒逼行业升级
京东外卖的另一个杀手锏是“只做品质堂食”,商家入驻需通过严格审核,且2025年5月1日前入驻免全年佣金。这一策略看似让利,实则瞄准中高端市场,避开低价混战。数据显示,京东用户中PLUS会员占比超30%,消费力强劲,与其争夺“价格敏感型用户”,不如用品质和服务黏住高净值人群。
1、短期阵痛:烧钱换市场,京东的底气何在?
京东外卖上线首月即投入百亿补贴,用户可领“最高20元餐补”,覆盖学生和PLUS会员。刘强东更宣布,本季度将再招5万名全职骑手,承担全部五险一金成本。这种“烧钱”模式看似疯狂,但京东的底气来自其现金流——2024年财报显示,京东集团现金储备超2000亿元。
此外,外卖App内嵌在京东主站,用户点完外卖顺手买3C、囤日化,形成"高频带低频"的流量飞轮,这是京东生活服务生态的诺曼底登陆。
刘强东的算盘是: 用短期利润换长期市场,将京东生活服务生态植入消费者之中。
2、行业地震:倒逼对手跟进,改写游戏规则
京东外卖的“5%红线”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美团、饿了么的压力肉眼可见。若被迫跟进降佣金,将直接冲击其盈利模型(美团2024年外卖业务净利润率约6%);若不跟进,则面临商家和骑手流失。
这场囚徒困境中,刘强东用5%的枷锁,给对手套上了进退两难的紧箍咒。这场博弈的本质,是逼迫对手在“利润”和“市场份额”间二选一。
刘强东的5%利润上限,看似是商业理想主义,实则是精明的战略布局——用社会责任包装竞争壁垒,用长期主义对抗短期逐利。
但问题依然存在:
正如网友调侃:“刘强东在下一盘大棋,但棋盘上的棋子,是商家、骑手,还是我们自己?” 这场外卖战争没有输家——无论结局如何,行业垄断被打破、劳动者权益被重视,已是时代的进步。
或许,刘强东真正想证明的是:资本也应该展现它的温度。商业的成功,不该以压榨为代价。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