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可燃冰,中国的储量和研发全球第一,为什么不继续开采?

上世纪60年代,在人类探索海洋的过程中,于冻土带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可以燃烧的“冰”

这种“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即大众所知晓的“可燃冰”

“可燃冰”一经发现,就被人们看做是未来能源,同时中国作为“可燃冰”储备量最大的国家,曾一度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

然而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这个曾被无数国家重视的能源,如今却几近销声匿迹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可燃冰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吗?

“可燃冰”的重要性

可燃冰之中八成以上的成分是甲烷,燃烧后所造成的污染,相较于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更少。

且可燃冰分布十分广泛,如永久冻土层地壳活动版块范围,以及海洋和内陆深水湖等环境之中。

经过估算分析,可燃冰的储备量,是天然气与石油的2-10倍,因此也被很多国家看做能够代替天然气、石油的能源。

比别看可燃冰这么厉害,想要顺利完成科研可燃冰的研究,仍旧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在地壳演化与沉积的过程中,地壳内部形成了很多可燃气体,在靠近内陆的浅海区,可燃气体能够被开采,是人们所熟知的天然气。

而想要形成可燃冰,必须满足高压且低温的环境条件,而能够满足这一条件的,非几大洋底部莫属了。

地球作为一个海洋星球,海洋占了绝大部分的面积,因此底下可燃冰的储量理论上来说十分可观。

为了能够掌握可燃冰的研究技术,各个国家都开始了对可燃冰的勘探与开采。

当前就已经有至少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可燃冰的研究。

中国作为可燃冰储备大国,自然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2023年9月末,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团队自主研制出全球首套可燃冰保压保温取样/存储装备搭载设备——“奋斗者”

奋斗者能够载人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当次海试实现了深海原位压力温度的固体可燃冰样本主动保压保温获取。

作为全球首次的突破,预示着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破解可燃冰开发难题的国家,同时也成功在深海原位保温保压仪器方面取得全新进展。

可燃冰的研究进展缓慢

可燃冰是众所周知的底下宝贝,能量密度高,且燃烧不会污染环境。

而现如今可燃冰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曾经受万众瞩目的能源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

造成这一情况的因素很多,当前的研究主要从开采难度、开采成本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估。

  • 开采难度大
  • 前文曾提到,可燃冰形成的条件十分苛刻,这导致它几乎都藏在海底的深处和冻土层之中。

    这样的前提导致勘探和开采的难度都十分高,需要克服高压、低温等极端环境

    如果仅是小范围内试采,这样的难度还可以接受。

    但若是想要进行大规模开采,则暂时还没办法克服相关的技术问题。

    同时可燃冰是固体,这导致了开采过程无法像石油和天然气一样顺利。

    石油和天然气可以通过管道提取、运输,而可燃冰只能够像煤炭一样被挖出,或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升华成为气体,再经管道运输。

    对于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想要顺利将可燃冰挖出,则需要建设深海隧道等设施,这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而可燃冰的密度又十分高,开采过程中存在爆炸风险。

    如果不小心发生爆炸,则可能导致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作业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机会逃生。

    因此就开采难度来看,大规模开采可燃冰还是一个十遥远的任务。

    尽管可燃冰储量丰富,但开采可燃冰的经济性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重点之一。

    首先,可燃冰并非全新的能源,只是天然气的另一种形态。

    就开采成本而言,南海深水气田为0.75-0.95元/立方米,渤海气田为0.6-0.7元/立方米,山西煤层气则高达1.2-1.4元/立方米。

    而可燃冰的开采成本却达到了8元/立方米。

    相同的物质属性,但开采成本却至少增加了6-10倍,这样的开采成本相较于石油和天然气丝毫不占优势。

    其次,可燃冰的商业化应用尚不成熟,在市场需求度不高的前提下,各个国家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可燃冰开采技术研发。

    最后,可燃冰需要利用地球内部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地球的损害较高。

    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相比较而言,可燃冰的发展前景并不高,

  • 环境影响
  • 既往研究中,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导致地球上产生了很多巨大的矿坑

    这样的开采规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不但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修复,恢复周期也十分漫长。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破坏规模发生在海底,或许会带来更加不可预估的后果。

    海底的地质结构相较于地表更为脆弱,以人类现有的科技,并不能确定哪些区域的开采更具安全性。

    海底地址活动比较频繁,如果不小心对海底环境造成影响,极端的地质活动或许会对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总结

    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可燃冰都是一种具有探索、研究潜质的资源。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当今中国在能源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受到开采难度、开采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中国,对于可燃冰的开采也仍旧处于发展阶段。

    地质调查等方面的专家曾表示,中国预计在2030年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

    因此可燃冰的开采、后续商业价值的发掘,以及可燃冰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仍旧值得人们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中国   能源   地壳   储量   海底   天然气   难度   海洋   成本   石油   未来   环境   全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