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一直以来都被称为白山黑水,这白山指的就是长白山。
长白山在满清时期被满人视为“龙脉”与满族发祥地,而在山的另一边,朝鲜则将其当作圣山,称其为白头山!尤其是山顶的天池,不但风景瑰丽,而且还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但是,这座“圣山的归属权”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争议!中朝两国都认为这是本国领土,历史上也因此出现了不止一次的争端。
那到底长白山的归属权在谁手中?最终又是否有个定论?
让我们一一道来:
说起长白山的归属,中国自然无可争议,在《山海经》中就有对长白山的记载。满清统一之后,历代帝王都把它当成龙脉所在,下令对其进行封锁保护,以免坏了满清“国运”。
但是,朝鲜也将长白山视为民族圣地,即便满清时期是中国的附属国,依然对其念念不忘。
1712年,康熙帝出于明确中朝边界的目的,派遣乌喇总管穆克登前往长白山,对鸭绿江、图们江江源地段进行勘察,这是历史上对中朝边界问题的第一次重要勘察。
作为附属国的朝鲜也积极响应,李氏王朝派出汉城府尹朴权和咸镜道观察使李善为接伴使,协同穆克登上长白山开展首次勘界。
但是,这次勘界的本意是好的,为了划定边界。然而,由于那个时候的人对地理认知的局限,加上长白山复杂的地貌,最终双方在“豆满江”的认定以及图们江“上游”的界定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正是这次分歧,让长白山的归属开始产生了争议,算是两国领土纠纷的源头。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开始走向衰亡,对于东北的封禁也逐渐失去了力量。1860 - 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水、旱、虫灾,连续的灾难让当地的朝鲜老百姓越过边境的河图们江,偷渡到江北中国境内,很多人干脆就此定居到了中国延边地区。甚至很多如今的朝鲜族人,祖上都是那时候来到中国的。
在朝鲜流民涌入的同时,沙俄也开始入侵珲春河南岸。为巩固东北东部边疆,清廷正式废除封禁,实行“招民试种”政策。吉林将军铭安试图将朝鲜流民退回国内,但是流民们已经定居,都不愿意回去。所以清廷干脆下令,将当地流民造册归化,给予户籍。可是朝鲜的国王却不太愿意,上书清政府,希望能把流民归还。
在这种矛盾下,双方都边界问题就又提上日程。1883年,朝鲜西北经略使鱼允中以土门、图们(豆满)为两江为由,建议朝鲜政府再次去确定中朝国界。1885年8月15日,朝鲜国王上报清廷,请求勘界,清廷允准。
可是这一次勘界,双方还是没能达成一致,从9月开始,一直到11月底,双方都勘探人员一直各持己见,都不满意对方的结果。主要分歧集中在土门、图们(豆满)江为一江或两江、穆克登审视碑之位置以及定何水为图们江正源这三个问题上。
最终,还是朝鲜国承认了之前所主张的土门、豆满两江说存在错误,并放弃了领土要求,最终,双方决定以图们江为中朝界河,江北岸归属于中国,江南岸则属于朝鲜。但是,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图们江上游的起点问题,也就是长白山所在地的划分,还是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甲午中日海战结束之后,日本也掺合进了中朝边境的问题。此时的日本,借着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之威,要侵占朝鲜。所以朝鲜利益就被视为日本的利益,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该条款中,明确规定“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至石乙水为界”。而长白山地区的边境划分上,清政府最初认定的红丹水作为图们江正源来划界的主张也被迫动摇。
但实际上,到底如何划分边界,其实是有正式文献记载的,中国的边界要求也有证可循。我们能找到的比较重要的地图文献就是《长白府属舆地全图》,这幅地图是由“奉天民政司疆理科绘印”,绘制时间大约在1909年《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之前。
这张地图中的《长白府舆图》比例尺为1:450000,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比例尺已经能比较直观的展现长白山的地理细节。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明确地展现出,当时中国主张的边境——红丹水为图们江上游。
可惜,清政府的过于孱弱,导致根本无力在边境问题上与当时的日本交锋。1910年,日本彻底占领朝鲜之后,所谓的边界谈判更是个笑话。
到了民国时期,日本在对待边界问题的态度更加强硬,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不可能跟日本交涉中朝边界问题。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伪满洲国就是日本的傀儡,朝鲜干脆就是殖民地,所以反而在边界上反而没了纠纷。
新中国成立后,中朝两国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金日成本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就非常密切,1932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给杨靖宇将军当过政委,一直都是东北抗联的重要将领。而朝鲜和新中国也是前后脚建国,两国的关系非常亲密。
更何况到了1951年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抗美援朝之战将两个国家的关系拉的更近!所以,这一次两个国家在边界问题上就始终保持着非常友好的态度,相互协商、互谅互让。1962年,双方经过深入的交流和谈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
这一次的谈判是周总理亲自主持,朝鲜则是金日成亲自出面。金日成提出,能不能把长白山一分为二,将北面的一半划给朝鲜。因为长白山是金日成革命事业的发源地,也是朝鲜的圣山,对于朝鲜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希望中国方面能够理解。
这一要求让中国政府有些为难,毕竟,领土问题寸土不让,割让领土是非常忌讳的。但是当时都国际形势和跟朝鲜在战争期间患难与共的关系,都让中国这边不能贸然拒绝。
最终,周总理权衡利弊,决定以天池为界,将长白山天池一分为二,以此划定边界!这样,就把长白山主体大部分都留在中国,而长白山北面则划归朝鲜。这样划分堪称绝妙,既能保留中国对长白山地区的控制权,有能满足朝鲜对“圣山”的向往。同时,又把长白山北侧的朝鲜族分到朝鲜境内,这边的居民本来就是朝鲜人,划归本国皆大欢喜!同时还堵住了日本和韩国人的嘴,他们之前说中国抗美援朝就是为了侵占朝鲜领土的说法不攻自破!
毛主席看到周总理的划分方式,也拍手叫好,当即统一。这样的划分比复杂的勘界工作和图们江的源头勘探要合理和简单的多!而这一条约的签订,也基本解决了长白山的归属问题。
本来,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然而,到了本世纪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2007年1月底,在亚洲冬季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五名韩国运动员公然举起写有“长白山是我们的”的标语,谁也没想到跟中国不接壤的韩国居然会站出来多此一举!
其实在此之前,韩国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关于长白山归属的错误言论。早在1984年,韩国有54名国会议员联名向国会提交了《关于确认白头山所有权的议案》,他们在议案中错误地声称白头山(长白山)是大韩民族的发祥地,在历史上一直属于韩国领土.
他们还对1712年清朝政府竖立的定界碑进行了歪曲解读,试图为他们的错误主张寻找所谓的“历史依据”。1992年,韩国《东亚日报》发表文章提及“间岛”归属权问题,将以白头山为起点的约2.9万平方公里地区纳入争议范围。2006年,该报又发表社论,对中国在长白山的活动发表了诸多不当言论。
其实,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中朝谈判的结果来看,边界问题早就尘埃落定。当年周总理划的那条线,就是中朝边界!《中朝边界条约》具有坚实的法律效力,不但实现了对两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还能解决双方的领土需求问题。中国的让步也体现了对朝鲜民族的重视和友好,充分体现了维护睦邻友好的大国风范。
可是小肚鸡肠的韩国人却越俎代庖,跳梁小丑一般站出来,歪曲事实和历史。其实,中朝边界问题跟韩国人又有什么关系呢?韩国人讨论的"中朝边界合法性",就像住在江南区的邻居非要帮江北区小贩规划菜市场摊位一样可笑。这个国家连自己在半岛上的军事分界线都没划明白,美国在自己国土的驻军驻地和“领事裁判权”也不见韩国专家们去国际上申诉,这些运动员也没在奥运会上举牌子说把美国人“赶出去”。
更重要的是,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并未提出异议,中朝两国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这种友好关系来之不易,领土问题不应成为破坏两国友好情谊的障碍。尤其这种问题还不是朝鲜本国提出来的,这就更显出韩国的可笑和无耻。
更可笑的是,韩国的历史课本里已经将长白山列为"韩国故土",按照这个逻辑,建议下次韩国的申遗项目可以是《论如何用显微镜在邻国地图上找自家祖宗》。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