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原因,注定美国很难摆脱被中国“卡脖子”

前些年美国卡中国的脖子,一些傻鸟嘲笑中国“一卡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

这些年过去,真实情况却大相径庭,那句话送给美国特别合适。

上周四,中国商务宣布实施最严稀土管控令之后,美国立刻就翻起了白眼。

大统领获悉后,当时便气得语无伦次,现场在社交媒体上表演崩溃。

一些常看我文章的人有些担心地问,你不是一贯认为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只会帮助中国摆脱美国控制,将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吗?中国这么做,你的道理会不会同样适用美国。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大美利坚自有国情,导致他们很难摆脱被中国“卡脖子”,理由有四。

首先,中美两国的产业环境不一样,注定美国突破中国“卡脖子”的难度极大。稀土制造业是高能耗、高技术、低附加值的产业,赚惯了快钱的美国企业谁愿意干这事?所需大量电力如何保障?这事最终只能是美国政府花钱补贴来干,而且必须长期补贴,补贴一停就要死,因为无论怎么搞它都无法盈利,无法与中国企业竞争。

其次,中美两国的生态位不一样,注定中美两国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时获益不同。美国重建稀土制造业,属于走回头赚辛苦钱,即便突破也没啥赚头,食之无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动力都不大,很难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突破半导体“卡脖子”技术则不一样,我们是往上走、往高端走,只要突破就能赚大钱,很容易形成企业、市场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去工业化后,无法回去的原因。

再次,中美两国的工作效率不一样,注定美国的时间成本远高于中国。我相信,只要美国下决心突破稀土“卡脖子”技术,还是可以突破的。在全球化时代,哪怕中国政府对稀土相关技术进行管控,总会有一些人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将技术出卖或者扩散出去。可中国的管控,会延缓这种技术扩散的速度,叠加美国这些年来去工业化,重建稀土产业链将是一件十分漫长的事。更重要的是,美国两党的翻烧饼政治很难支撑这种长期规划,中间稍有闪失就会功亏一篑。

最后,中美两国的工业规模不一样,注定稀土产业只能存在一个玩家。别看稀土很重要,但他的量并不大,目前全球消费的稀土也就23万吨。如果不能规模化生产,成本将高得惊人。只要有中国这个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在,美国及其盟国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再以被中国管控的金属镓为例,它完全属于铝工业的衍生品。只有中国这种铝生产大国,才能保障足够的镓供应。中美工业规模的差距,恐怕才是美国更加难以逾越的天堑。

2010年,中国因钓鱼岛之争对日本实施稀土管控,美国就发出了产业安全警报,并进行重建稀土产业链的努力。迄今15年过去,美国的稀土产业链依然是一片空白,皆是因为上面4个原因。只要咱们不犯重大失误,再给美国15年仍然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美国已经在赤裸裸地与中国进行零和博弈,咱们不要有半点幻想会被他们放过。在美国注定不会允许我们崛起的背景下,只要有利于打击美国产业的事,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就像他们现在正在对我们做的那样,烂好人绝对当不得。

国家博弈,胜利者永远有理,千万别成为宋襄公那样的蠢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科技   美国   中国   原因   稀土   技术   产业   产业链   道理   规模   工业   美利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