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专家共话青铜时代考古遗址的保护|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着青铜时代的考古遗址,其中出土的精美青铜器,再现了古代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面对这些考古遗址,该如何保护传承,又该如何活化利用?10月31日,2025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持续进行中,四场平行论坛以“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的形式同步开启。其中,在平行论坛一“对话:青铜时代考古遗址的保护管理”上,在场专家聚焦青铜时代重要考古遗址,从考古遗址及博物馆的价值阐释、保护利用、建设管理等角度展开了精彩的分享与对谈。

从土遗址的展示,到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管理,再到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守护,以及金沙遗址保护展示的创新实践……在下午的议程中,围绕这些议题,来自全国考古、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们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盘龙城、云冈石窟、铜绿山古铜矿……

考古遗址如何保护利用?

北京大学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以《土遗址的展示问题研究》为主题展开分享。他表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土遗址的占比很高,这些遗址规模大、价值高,但是普遍存在展示性差的问题。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将遗址出土的文物通过博物馆展示的手法加以呈现,但相比于面积庞大的遗址来说,观众很难对遗址有形象性的认识。“数字化技术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场,杭侃结合云冈石窟山顶遗址的数字展示方案,为土遗址的展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土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说实话难度非常大,我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以“广域视野下考古遗址与管理思路探析”为主题,分享了自身的看法。在她看来,土遗址保护的视野一定要更加开阔,不仅是局限在本体以内,遗址的展示、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应该纳入土遗址的这种保护项目之中。“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全局的、顶层的设计,为后期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殷商时期如此数量庞大的青铜器是由何人制造,铜料来自何方?考古工作者曾经寻找了很久。直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发现,让长期困惑世人的青铜铸器用料来源问题找到了答案。论坛中,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主任郑正盛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利用为切入点,介绍了青铜时代考古遗址保护管理的“大冶路径”。“在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领域,我们加入了数字化的监测等手段,同时也创新展陈,让文物‘活’起来。”

将目光置于古蜀之地

三星堆—金沙遗址又有哪些新进展?

从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到体现精湛技艺的金器,还有玉石器、象牙……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现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许杰就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代表性器物为切口,提到了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艺术特点。

许杰带来主题分享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代表了其三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独特的图像传统,青铜容器的重要性,祭祀的场景体现。”同时,许杰也表示,考古工作不应受限于可见材质的局限,要从“有”生“无”。譬如,他认为在三星堆遗址存在着木雕和木构建筑的艺术。“我们需要多层的推证,来企图恢复一种已经被淹没了的材质。我们如何重建古人生活的场景?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冉宏林带来主题分享

文化遗产的阐述、保护和展示,应该循着怎样的路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以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下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与收获为切口展开了分享。“文化遗产的阐释、保护和展示,是可以同步进行的。这些年来,我们在三星堆遗址的工作中,一直在尝试做这样的工作。就是在做考古工作的同时,考虑到文物保护,而且要考虑到正在开展考古工作的遗产要素,怎样来实现其全方位的展示。”

如何让三星堆博物馆拥有更多游客和更好的观展体验?现场,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大伦则通过比较几大博物馆的展陈面积、展出文物数量等情况,分析三星堆遗址和博物馆的现状与规划等,提出系列保护与利用工作建议。

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则介绍了关于三星堆的场景化复原的实验考古。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开展了6号坑木箱焚烧实验、玉器模拟焚烧实验以及铜铃复制实验。其中,黎海超谈到,进行6号坑木箱焚烧实验,就是因为这座坑是8座坑中埋藏形态最特别的:坑里一侧就一个木箱,箱的大小和一个棺的尺寸相似,箱底还发现色彩鲜艳的朱砂。“实验初步发现,木箱的焚烧效果与风向、风力关系密切,明显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木箱上的朱砂经明火焚烧后难以保存。”

王方带来主题分享

论坛现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也了金沙遗址保护展示的创新实践。她表示,金沙坚持“保护第一”,在馆藏文物与土遗址保护与监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藏品保存状况及保存环境24小时实时监测和调控。此外,金沙也以展览促交流,搭建国际朋友圈。“金沙携手三星堆遗址已联合举办古蜀文明展览100余次,先后走进国内外100多个城市,推动了古蜀文明走出家门,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历史   遗址   青铜时代   中华文化   天府   专家   论坛   金沙   铜绿   工作   文物   铜矿   博物馆   云冈石窟   大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