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黄金的价格从俄乌战争后的1800美元涨至现在的3800美元,涨幅已经超过了一倍多,已经有多越来越多人感觉到了金价上涨背后是国际金融秩序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说直白一点就是,以前所有的商品都是用美元来进行定价的,而未来美元无法满足对所有商品定价的需求,因此黄金这个天然的货币,就再次被各个主权国家重视起来。
只不过在底层视野之中,很多人习惯了用美元,美联储来分析全球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定价,还没有意识到上层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那么在这一场变革之中,中国,人民币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美国交易结算系统SWIFT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本月的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5.13%,这又是什么原因?难道是人民币不行了吗?
说实话啊,那些传“东盟把黄金交给中国保存”的说法,根本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编出来的噱头,真要是信了,那可就没看透国际金融那点门道了。
咱们先把最实在的情况摆出来——现在纽约市场的黄金价格确实摸到了3800美元附近,伦敦金也稳稳站在了3770美元上下,跟俄乌战争刚爆发那会儿比,从1800美元涨到现在,翻了一倍还多。
但这背后的门道,可不是什么“特意给人民币铺路”,而是全球各国央行心里都没底了——美元的信用越来越站不住脚,大家只能靠买黄金这种“硬通货”来避险,这才是金价涨的真正原因。
就说东盟那些国家吧,最近动作确实不少,比如老挝刚搞了个黄金银行,印尼也在忙着筹建国库储金银行,但人家这么干,根本不是想把黄金送到中国来存,而是要把自己手里这点黄金盘活,稳住自家的货币和国库。
就拿印尼来说,2023年一年就产了132.5吨黄金,可国库里头总共才存了78.6吨——自己家的“家底”都不够用,恨不得攥在手里怕丢了,怎么可能平白无故送给别人?
再想想东盟的过往,1997年金融风暴那回,多少国家因为手里没硬通货,货币一夜之间贬值,经济差点垮掉,现在好不容易攒点黄金,首要目的就是防着再出这种事儿,跟“把黄金放中国”压根不沾边。
还有泰国,去年也悄悄增持了不少黄金,加到了160多吨,目的也一样,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货币更稳,别再受美元波动的牵连。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大家都不信美元了,那人民币是不是就该趁机“上位”了?其实真不是这么简单。
咱们先看中国自己的动作——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了,现在黄金储备到了7402万盎司,听起来不少,但要是算占外汇储备的比例,才只有7.3%,连全球央行平均15%的水平都没到。
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是在补自己的短板,用黄金给人民币的信用打基础,不是搞什么“抢地盘”的事儿。
之前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说过,人民币现在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合作堆出来的。
就拿中老铁路来说,这条铁路开通三年,已经运了1000万吨货物、3800万人次旅客——中国从老挝进口的橡胶、矿产,老挝从中国进口的机械、日用品,都能通过这条铁路快速运输,贸易量上去了,自然就有越来越多商家愿意用人民币结算,这才是人民币能站稳脚跟的根本,跟存不存别人的黄金没半点关系。
再说说大家关心的SWIFT数据——上个月人民币支付金额降了5.13%,有人就慌了,觉得“人民币不行了”。但咱们得看完整的数据啊,8月份的时候,人民币在SWIFT里的支付占比还从2.88%升到2.93%呢。这种月度之间的起伏太正常了,就像菜市场每天的菜价有涨有跌一样,不能因为一个月的下降就下结论。
要知道,现在全球央行买黄金,本质上是对美元没信心,但这可不等于大家会马上换成人民币结算。国际货币这东西,有很强的“惯性”,就像大家习惯了用微信付款,突然让换成别的,肯定得有个适应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事儿,是慢功夫——比如中国和东盟搞的“黄金走廊”铁路,就是想把中国西南地区和东盟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连起来,让货物运输更方便,贸易成本降下来。
等这条线路通了,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量肯定还得涨,到时候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自然会增加,这才是稳扎稳打的路子,不是靠抢美元的地盘,更不是靠存别人的黄金搞“突击上位”。
还有那些天天喊“美元终极丧钟”的人,其实根本没看清国际货币体系的实际情况。现在美元在全球支付里还占着60%以上的份额,人民币才刚超过2.9%,这差距明摆着。
就算大家都在买黄金,也不代表美元会一下子垮掉——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全球很多贸易、债务都是用美元结算的,想改过来没那么容易。
中国从来没说要“取代美元”,而是在做自己的事:一边靠增持黄金给人民币打底子,让其他国家觉得用人民币靠谱;一边靠修铁路、扩贸易,跟东盟把经济绑得更紧,让人民币在实际交易中用得更方便。
就像之前搞的“一带一路”,这么多年下来,中国和沿线国家的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从刚开始的不到1%,涨到现在快15%了,这都是慢慢磨出来的,不是靠喊口号、编谣言来的。
说实在的,那些编造“东盟送黄金给中国”的人,反而显得有点心虚——好像不编点大新闻,就证明不了人民币的实力似的。
但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靠这些虚无缥缈的噱头,而是靠实打实的东西:比如中国每年跟东盟近6万亿的贸易额,比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这些能打通经贸通道的基建,比如中国外汇储备里越来越多的黄金。这些东西摆在那儿,比任何“东盟交黄金”的传言都有说服力。
可能有人还想知道,那全球央行现在到底买了多少黄金?或者东盟各国的黄金储备具体是怎么用的?其实这些都有公开数据,比如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央行买了1136吨黄金,创了历史纪录,今年前八个月又买了600多吨,大多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买,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而东盟各国里,除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黄金储备也有374吨,这些国家都是把黄金存在自己的国库或者本国的银行里,根本没听说过要放到中国来。
还有人民币结算的实际进展,也不是看SWIFT那点月度数据,而是看具体的贸易场景。
比如中国跟东盟做农产品贸易,以前都是用美元结算,现在很多商家觉得麻烦,还得换汇,就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了——中国商家付人民币,东盟商家拿着人民币能直接买中国的化肥、农机,不用再倒一手美元,大家都省事。这种实实在在的需求,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动力。
信息来源:
鲁中晨报——国际金价首次突破3800美元大关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