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虽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但省内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现象,80年代曾并驾齐驱的“广东四小虎”,如今东莞遥遥领先,南海和顺德已是佛山辖区,剩下的中山却掉队了,经济实力与作为辖区的南海和顺德水平相当,为支持中山高质量发展,全面对接深圳,近期,广东省批复中山2035年新规划,将支持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新试验区,成为粤港澳重要增长极,那么,在此规划指导下,中山市内哪些地区被委以重任?
中山地处珠江口西岸,在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极点之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虽然在位置上,中山是距离深圳最近的城市之一,东跨伶仃洋直线距离不足50公里,但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海上只能靠轮渡,陆上则需要绕行佛山、广州、东莞等城市,环大半个珠江口,这就导致中山与深圳的联系度不足,难以承接深圳的产业外溢效应。
好在去年6月,深中通道顺利开通,将中山与深圳前海车程缩短至20分钟,极大提高了两地的沟通效率,使得珠江口两岸成功进入“半小时生活圈”,并进一步强化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互联。为加速中山对接深圳,打造下一个“东莞”,中山制定了 “东承西接南联北融”的战略规划,而东莞的崛起则为其提供了重要经验。
东莞北与深圳紧密相连,西北又与广州交界,借助这一地理优势,东莞成为深圳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同时东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今已成为广东省内四大万亿级城市之一,2024年GDP高达1.23万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和佛山。
而中山拥有与东莞相似的区位优势,要想借鉴“东莞模式”,最关键的还是要深化与深圳的区域合作。
翠亨新区地处中山东部沿海地区,是跨海面向东莞的重要前沿,该区北可接入广州南沙新区,南与珠海横琴新区并轨,东经深中通道可抵深圳前海新区,处在南沙、前海与横琴三个国际级新区,以及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粤港澳核心城市所形成的同心圆圆心位置,京珠高速、港珠澳大桥、广州轻轨等交通线环绕四周,极大促进了翠亨新区与周边关键城市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吸引更多资源聚集。形成绿色装备制造、智能电子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和高端都市产业为主攻方向,同时发展创新金融和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服务业的“4+2”模式。
光是一个翠亨新区尚不足以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因此中山还将重点建设火炬开发区,火炬开发区南接翠亨新区,东向深圳前海,北临珠江口,与广州南沙新区隔江相望,紧邻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与中山东部环湾创新发展带的交汇地带,是中山城市东扩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深中产业走廊的核心承载区。
该区作为中山市产业高地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优势明显,尤其是光电信息产业,规模已超600亿元,相关企业超200家,“湾区光谷”正在高能崛起,在政策支持下,将全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信息科技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集聚地以及创新人才向往地。
主城区北部的岐江新城,涵盖火炬开发区、石岐街道、东区街道以及港口镇部分用地。岐江新城通过深中通道、广珠城轨、中江高速、港珠澳大桥,以及各大正在建设中的交通线,可与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依托岐江河“一河两岸”的优质生态资源,则可构建高质量公共空间,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将聚焦国际型服务中枢、创智型总部基地、生态型文化新区三大核心功能,努力建设成为中山创新型城市新中心。
中山集中资源打造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三大城市主中心,东承深圳产业转移,西接江门,共建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南联珠海和澳门,打造优质生活圈,北融广州南沙和佛山顺德,协同区域发展,大力建设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有助于推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