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芜湖银泰广场突然响起刺耳的电子喇叭声,五位身穿白色文化衫的中年人举着“抵制网游”的标语,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街头游行,路过的年轻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人拍照,有人摇头,也有人停下脚步接过传单。

48岁的孙芳走在队伍最前面,背上的LED屏幕格外醒目,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组数字:她儿子曾在全省排名前三的高中就读,高二那年接触某款热门网游后,成绩从年级前50跌到倒数,半年后办理了退学手续。
孙芳花光积蓄将儿子送到俄罗斯读预科,希望换个环境能有转机,但每次视频通话,儿子房间的电脑屏幕始终亮着,依然是那个熟悉的游戏界面。

队伍的组织者朱新勤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常年在江浙一带的工地搬运建材,儿子朱雨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6岁那年,朱雨偷偷溜进镇上的黑网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等朱新勤把儿子接到湖州读初中时,发现孩子已经养成了逃课打游戏的习惯。
400多位有着相似遭遇的家长组建了“中华反毒游爱国群”,开始抱团取暖,群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有孩子为了买游戏装备偷刷父母信用卡的,有考上大学却因沉迷游戏被劝退的,还有直接离家出走去网吧住了一个月的。

三年时间里,这支队伍从芜湖出发,陆续在深圳、广州、武汉等十几个城市举行过游行活动,他们试图用最原始的方式引起社会关注,有时在游戏公司楼下举牌抗议,有时在商业广场发放传单,甚至还尝试过直接进入公司前台表达诉求。
朱新勤还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传反对网游的内容,账号“地板哥”逐渐积累了上百万粉丝,但随之而来的是账号多次被封禁,评论区充斥着质疑和谩骂,有人说他们是在找替罪羊,有人觉得他们不懂游戏产业,还有极端的网友发私信进行言语攻击。

李平平是群里最早开始反思的人之一,她的儿子曾经梦想成为职业电竞选手,当时她的反应是直接拒绝:“打游戏能有什么出息?”结果儿子变得越来越叛逆,亲子关系跌入谷底。
后来李平平无意中看到一篇报道,讲述职业电竞背后的艰辛和淘汰率,她意识到自己当初如果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或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现在她正在尝试重新建立与儿子的信任,虽然进展缓慢,但至少两人能够正常对话了。
虽然这些家长依然会参加反游戏的宣传活动,但很多人的重心确实在悄然改变,他们开始意识到,留守儿童缺乏陪伴、亲子沟通严重不足、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才是导致孩子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游戏或许只是一个出口,一个让孩子逃避现实压力的避风港。

当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时,当家庭教育只剩下物质供给和成绩要求时,孩子很容易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认同感和成就感,而当问题爆发时,简单地将责任推给游戏,往往无法真正解决困境。
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占据了孩子们大量时间,但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只是放大了原本就存在的教育短板,如何在工作压力和陪伴孩子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建立真正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单向的说教,如何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而不只关注分数,这些才是每个家庭需要面对的真问题。
看了这几位家长全国奔走反网游的新闻,评论区真是吵翻了天。
“五位尊敬的反网络游戏的家长们,您们辛苦了!首先祝愿您们身体健康,反游运动胜利成功。”
“你们孩子的不是网游,是你们的孩子自控力太差,即便没有游戏,孩子也可能沉迷其他事物,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病了的不是孩子,是有这样思想的家长,认为家长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反而四处甩锅。”
“他们不明白的是,就算禁止了网游,孩子们还是会沉迷别的东西,真正的救赎,其实是陪伴!”
“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重建亲子的情感连接,进行有效引导,而非一味地抵制外部的“诱惑”。”
明天所有网络游戏真的全部关闭,你觉得你的孩子会从此专心学习/工作,还是会很快找到新的沉迷对象? 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看法!
信源:中宏网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