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不听劝,美国把怒火撒到中国身上,威胁中国不许再买伊朗石油

前言

2025年4月,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企业,同时众议院以高票通过制裁法案,对伊朗石油出口发起最强硬打击。

伊朗不顾警告对以色列发动导弹袭击,令美国颜面尽失。恼羞成怒的美国将矛头指向伊朗石油最大买家的中国。

美国制裁能否阻断中伊石油贸易?中国为何坚持用人民币结算伊朗石油?

纸老虎的怒吼

2025年4月16日,美国财政部向中国抛出了一枚"制裁炸弹",宣布制裁一家中国公司和海上转运伊朗石油的油轮。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话像极了一位气急败坏的训导主任:"美国致力于阻断所有向伊朗石油供应链提供支持的行为体。"

这份制裁令是在美国众议院以383:11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法案后的升级版。美国的命令简单粗暴:中国银行必须切断与伊朗业务往来,立刻!马上!美国财政部长信誓旦旦地宣称将"彻底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

然而,制裁中国的大棒挥舞得再凶猛,也难掩美国在中东的尴尬处境。前段时间,伊朗对以色列的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为了虚张声势,美国不仅向以色列提供了"萨德"和"爱国者"反导系统,还将B-2隐形轰炸机部署到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甚至在亚丁湾部署了两艘航母战斗群

这一切本应让人感到威慑力十足,但实际效果却如同一只纸老虎发出的咆哮。

短短几周内,美军的死神无人机被胡塞武装击落了20多次,美国航母也被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连续侵扰,连一个小小的地区武装都拿不下,更别提军事实力远强于胡塞的伊朗了。美国军事威慑的神话光环正在中东战场上逐渐褪色。

面对如此窘境,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曝料称,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伊朗核问题上"作出重大妥协",不再要求伊朗完全无核,仅希望将铀浓缩限制在3.67%以内。

这与几天前他咬牙切齿要求伊朗完全拆除核设施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无疑暴露了其内心的底气不足。

在无法直接压服伊朗的情况下,美国只好退而求其次,将怒火撒向中国,企图通过制裁中国来断绝伊朗的经济命脉。但问题是,这种隔靴搔痒的制裁手段真的有效吗?当一头狮子失去了獠牙,它的怒吼还能吓到谁呢?

硬气背后有靠山

伊朗之所以敢于不给美国面子,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背后有强大靠山的支持。在4月14日对以色列发起大规模袭击前,伊朗就一直保持强硬姿态,丝毫不受美国施压的影响。

不久前,王毅外长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通话内容引起了美国的高度警惕。王毅将伊朗袭击以色列定义为"行使自卫权",并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使馆,称这"严重违反国际法"。这一表态让美国如鲠在喉,因为这与美国一直以来给伊朗贴上的"麻烦制造者"标签完全相悖。

更让美国坐立不安的是,王毅还赞赏了伊朗的"克制",并表示愿同伊方沟通合作,推动巴勒斯坦问题解决以及中伊关系取得更大进展。这种态度在美国眼中简直就是公然挑衅,仿佛中国在说:"伊朗有我罩着,你奈我何?"

美国政客的双标表演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戈特海默声称,伊朗袭击以色列后,随着中伊关系加深,美国必须切断伊朗的资金来源,保护美国及其全球盟友。然而,这种"强盗逻辑"与美国在其他国际问题上的态度如出一辙。

在巴以冲突中,美国一边表面上支持安理会停火决议,一边却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这分明是口是心非的虚伪表演。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平民的大规模杀伤行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谴责,但美国不断为其保驾护航,在安理会否决任何不利于以色列的决议。美国把自己装扮成和平使者,实则是战争推手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美伊在阿曼的核谈判态度耐人寻味:"既不太乐观,也不太悲观",并强调"不应该让国家所有问题都依赖于这些谈判"。这种冷静自持的态度背后,是伊朗对美国的深刻不信任——特朗普今天同意,明天就可能撕毁协议,这样的谈判还有什么意义?

伊朗积极寻找出路,不仅准备与美国继续谈判,还计划访问俄罗斯商讨对策,同时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接触,试图缓解制裁压力。这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伊朗并非孤立无援,而是有着自己的战略纵深和国际支持网络,其中最关键的支撑便是与中国的密切合作关系。

当伊朗最需要经济生命线时,中国伸出了援手,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患难见真情"的国际合作理念。

金钱才是硬道理

在美国对伊朗的制裁风暴中,中国成为了伊朗经济的救命稻草。2025年第一季度,伊朗石油出口的80%流向了中国,日出口量约150万桶。这个数字背后,是中伊两国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也是对美国制裁的最有力反击。

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由来已久,即使在美国最严厉的制裁下也从未中断。更令美国咬牙切齿的是,中伊之间的交易完全绕开了美元,采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这种模式不仅让伊朗顺利将石油变现,还在客观上削弱了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动摇了美国"制裁万能论"的神话。

021年,中国与伊朗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将向伊朗直接投资,伊朗则为中国提供稳定低廉的石油供应。这份长期协议为伊朗经济提供了持续的"输血"机制,让美国的制裁大大打了折扣。

美国想要通过制裁阻断中伊经济联系的企图越来越明显。3月,美国将山东寿光鲁清石化和华瀛惠州大亚湾石化码头两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黑名单,理由是接收了价值5亿美元的伊朗原油。美方的指控滑稽而荒谬:这类交易是伊朗"支持恐怖主义"的经济命脉,必须掐断。

中国外交部对此坚决反对,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应当停止干扰破坏中国和伊朗正常的商贸合作。中方还宣布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种态度表明,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威胁而改变与伊朗的正常经贸往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只有伊朗这一个绕开美元结算的贸易伙伴。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伊朗、阿联酋等30多个国家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逐渐转向使用人民币。这股"去美元化"的浪潮正在全球悄然兴起,不仅限于石油交易,还扩展到各类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中。

长臂管辖遇上长期博弈

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法案,本质上是"长臂管辖"的又一次延伸。它声称只要有一毛钱经过中国的任何金融机构,在美国的"长臂管辖法"下,都可能被美国制裁。这种霸凌行径已经成为美国对付"不听话"国家的常规武器。

然而,当这把利刃指向中国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钝化效应。从中美两国全球格局来看,双方已经呈现出结构性的矛盾,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只是这场长期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美国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打压,这种战略注定了类似法案会层出不穷。

中国对美国的制裁并非毫无准备。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于4月16日果断宣布中国空军和埃及将举行"文明之鹰-2025"联合训练,这是两国空军首次联合演习。六架运-20运输机已经提前飞抵埃及境内某军事基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不会被美国的制裁所吓倒。

埃及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成员,自然也参与了伊朗核问题的谈判。在三国共同商讨伊朗核问题时,美国似乎并未重视埃及的和平诉求,一味施压伊朗。埃及借着与中国的军演,向美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迫使美国做出让步、推动中东危机的和平解决。这种微妙的外交手法,展现了中国在中东事务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制裁得越多,就越显示出其工具箱里只剩下制裁这一件武器,也越发暴露出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面对日渐崛起的中国时的心虚与无力。它只能通过这种隔靴搔痒的方式表达对中国的不满,却无法真正阻止中国的发展步伐。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应对美国制裁最有效的方式是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前进。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所谓的制裁将逐渐被证明只是一张轻飘飘的废纸。中国与伊朗的合作并非针对任何第三方,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交往。

从长远来看,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会继续存在,但效果将越来越有限。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内需市场,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打破美国试图构建的孤立包围圈。

美国的长臂管辖也许能触及世界各个角落,但面对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它终将发现,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制裁威胁,而是来自于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当美国还在忙于挥舞制裁大棒时,中国已经在悄然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基础规则。

结语

从美国制裁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的事件切入,揭示了当前中美在全球战略格局下的深层次博弈。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主独立的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美国制裁不断的背景下,中国是应该继续坚持与伊朗等国的正常贸易往来,还是应该考虑适度妥协以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伊朗   美国   中国   以色列   石油   埃及   中东   众议院   怒火   袭击   态度   身上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