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没了萨达姆!人民自由了,科威特没了萨达姆,不担惊受怕?

自由和面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曾经在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人民的头上就仿佛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剑。

就在萨达姆被宣布处决的那一天,科威特上下举国欢庆。

都以为未来的国家会是光明的、是充满希望的,但是现如今真的如百姓们所愿了么?

1.

时间倒回2003年12月13日,美军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抓捕行动,目标正是萨达姆。

经过长时间的追踪与侦查,他们终于在提克里特附近的一个农场发现了萨达姆的踪迹。

彼时的萨达姆,不再是那个威风凛凛、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发声的领导人,而是像一只被困的野兽,藏身于一个狭小、简陋的地洞里。

当美军士兵将他从地洞中揪出时,他头发蓬乱,满脸胡须,眼神中却依然透着倔强。

曾经在伊拉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他,瞬间沦为了美军的阶下囚。

这一幕通过媒体传遍了世界,让无数人感到震惊。

萨达姆被捕后,受到了各种屈辱对待。

媒体上流出他穿着内裤洗袜子的照片,这对于视他为强人偶像的许多阿拉伯人来说,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羞辱。

在他们心中,萨达姆代表着阿拉伯世界的强硬与尊严,而此时的他却以如此狼狈的形象示人。

而在后来的审判庭上,萨达姆并没有屈服。

他对着法官怒吼:“没有我,伊拉克将一文不值!”

他犀利地指责法庭不过是美国人搭建的戏台,而自己只是被指定在上面扮演丑角的可怜人。

萨达姆生前曾对律师预言:“美国会陷入伊拉克的泥潭,就像当年在越南一样。”

他还断言:“伊拉克要乱十年。”

在萨达姆统治时期,伊拉克虽然实行铁腕统治,但国家相对稳定。

国内主要有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等不同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的矛盾和冲突。

但萨达姆通过强硬手段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就像用一个高压锅将这些矛盾暂时压制住。

然而,随着他的倒台,这个高压锅的锅盖被猛然掀开,内部积压已久的矛盾瞬间爆发。

2004年,卡兹米亚清真寺发生连环爆炸,现场血肉横飞,无数无辜民众丧生。

2006年,萨迈拉金顶清真寺这一重要的宗教建筑也未能幸免,被炸成一片废墟。

这一事件直接点燃了教派内战的导火索,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双方冲突不断。

逊尼派的炸弹时常在什叶派的闹市区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什叶派的民兵也不甘示弱,半夜敲开逊尼派平民的家门,进行报复。

原本平静的邻里关系瞬间破裂,昨日的邻居今日就可能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2.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所鼓吹的“民主选举”,在伊拉克这片土地上却变了味。

它成了一场按教派瓜分权力的游戏。

什叶派政府上台后,为了巩固自身权力,立刻对前政权的复兴党成员进行大清洗。

这导致四十万名军官、警察和技术人员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

这些人原本是维持伊拉克社会秩序和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手中有枪、有技术,如今却失去了生活来源,心中充满了怒火。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中的许多人转身投奔了反政府武装,进一步加剧了伊拉克的动荡局势。

伊拉克也因此成为了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极端组织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恐怖袭击事件,让伊拉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美国人为何要不遗余力地推翻萨达姆政权呢?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为了给伊拉克人民带去自由和民主”,但只要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和现实的原因。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石油美元体系。

萨达姆曾公开宣称,要用欧元结算伊拉克的石油贸易。

萨达姆想要打破这一格局,无异于要拆掉美元霸权的承重墙,这是美国政府绝对无法容忍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推翻萨达姆,与其说是为了所谓的“民主自由”,不如说是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确保全球石油贸易继续以美元结算。

战争结束后,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西方石油巨头迅速涌入伊拉克。

这些石油资源原本是伊拉克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但在战争之后,却成为了西方石油公司谋取巨额利益的工具。

更为戏剧性的是,美国推翻萨达姆,在客观上却为自己在中东的最大敌人伊朗送上了一份大礼。

萨达姆在位时,是伊朗的死对头,也是中东地区唯一能够有效制衡伊朗的逊尼派强权。

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伊拉克的什叶派政府迅速倒向同为什叶派主导的伊朗。

美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结果却使得自己在中东的地缘政治局势更加不利,这无疑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黑色幽默。

3.

对于科威特人来说,萨达姆的死,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那是他们长达二十年噩梦的彻底终结。

1990年,萨达姆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他下令伊拉克的坦克部队碾过科威特的国境线,对科威特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短短一天之内,科威特全境沦陷,开始了长达七个月的被占领和掠夺时期。

这场战争给科威特这个原本富裕的小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科威特人的家园被无情烧毁,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和朋友,他们的财富也被洗劫一空。

在占领期间,被称为“化学阿里”的刽子手被萨达姆任命为科威特的总督。

他在科威特实行残酷统治,对科威特人民进行了各种迫害和折磨。

虽然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将伊拉克军队赶出了科威特,科威特获得了解放。

但只要萨达姆还活着,科威特人心中就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仿佛头顶悬着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们时刻担心萨达姆会再次发动进攻,再次将他们的国家拖入战争的深渊。

所以,当2006年萨达姆被处决的消息传来时,科威特举国欢庆。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死亡,更是一个长期噩梦的终结。

他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获得了久违的安全感,重新开始建设自己的国家,享受和平与安宁的生活。

如今,距离萨达姆被处决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伊拉克又是什么样子呢?

伊拉克全国40%的人口在15岁以下,这意味着庞大的青年群体需要就业机会。

巴格达的年轻人,一手刷着TikTok,展示着生活的片段,另一手却攥着投出无数份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简历。

大量的石油财富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民众,反而喂饱了腐败的官员。

伊拉克的人均GDP甚至不如许多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与邻国科威特相比,更是差距巨大。

伊拉克人民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西方所定义的“自由”。

但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他们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资料参考:2025-07-13时代传媒号——總編時間|萨达姆倒台二十年:强权政治的轮回与伊拉克的艰难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7

标签:历史   科威特   伊拉克   担惊受怕   自由   什叶派   伊朗   石油   国家   科威特人   美国   矛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