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病逝后,儿子徐小岩向中央转告3点遗愿,中央答复:不批!

“老总,山西的城墙砖比阎老西的牙还硬!”1949年4月的太原城外,面色苍白的徐向前裹着军大衣,咳嗽着接过炊事班长递来的搪瓷缸。滚烫的小米粥腾起的热气里,城墙缺口处飘来浓重的血腥味。这位啃下华北最后硬骨头的战神,此时肺叶已像破风箱般嘶鸣,却硬是等到总攻命令下达才被担架抬下前线。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躺在301医院的他,会为身后事与国家 “讨价还价”。

1990年初春的北京,玉兰花刚冒尖就被倒春寒冻蔫了。病房里,徐向前费力地支起身子,对前来探视的李先念伸出三根手指: “一不开追悼会,二不搞遗体告别,三把骨灰撒了......”话音未落就被剧烈的咳嗽打断,监护仪发出刺耳警报。护士冲进来时,听见老元帅喘着气补完后半句: “别给组织添麻烦。”

这个场景让在场者无不动容。要知道,躺在病床上的瘦弱老人,曾是让阎锡山夜不能寐的 “山西王”。1931年红四方面军成立时,他带着三万人马横扫鄂豫皖,七里坪战役歼敌过万,黄安城头飘起第一架红军飞机。李先念抹着眼角直摇头: “老首长,西路军的事中央早有结论......”话没说完就被徐向前摆手打断,监护仪上的波纹剧烈起伏,仿佛又回到1937年那个风雪夜——两万西路军将士的血染红了戈壁滩,总指挥的马褡裢里只剩七块大洋。

要说徐帅这辈子最较真的事,除了打仗就是 “不麻烦人”。1940年在延安养病,组织给配的吉普车他转手送给兵工厂运零件,自己拄着拐杖爬山看地形。太原战役那会儿,炊事班偷偷给他熬鸡汤补身子,结果挨了顿狠批: “前线的同志还在啃冻土豆!”这次提的三个遗愿,倒是把 “怕麻烦”发挥到了极致。

9月21日凌晨,心电监护仪拉成直线时,值班医生发现老人右手仍紧攥着什么东西。掰开一看,是张泛黄的山西地图,临汾、运城、太原三处用红笔圈得发亮——那里埋着他亲手带出来的六万子弟兵。前来善后的中央代表听完徐小岩转述遗愿,眼眶通红却态度坚决: “徐帅这事,人民不答应。”

确实没法答应。且不说这位五台山走出的布衣元帅,带着地方武装横扫阎锡山三十万大军;单说1948年临汾战役,他发明的 “土行孙战法”——挖地道炸城墙,至今仍是解放军工程兵教材经典案例。总干部部的人翻着档案直咂舌:解放山西歼敌三十万,自己伤亡不到三万,这仗打得比绣花还精细。

追悼会当天,八宝山革命公墓外的松柏上系满白花。有意思的是,来吊唁的除了将帅们,还有群自称 “临汾旅”后人的山西老汉。他们挎着篮子,里头装着老陈醋和刀削面,说是 “让老总尝尝家乡味”。徐小岩捧着骨灰盒登机时,有个细节鲜为人知:飞行员特意绕飞河西走廊,让骨灰在祁连山巅多飘了五分钟——那里长眠着西路军最后八百壮士。

1990年11月1日,太行山王莽岭的放羊倌看见架飞机低空盘旋。纷纷扬扬的骨灰里,似乎还带着晋中战役的硝烟味。山脚下,徐向前题写的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刚揭幕,大理石墙上镌刻着129师歼敌数字:四十二万。这个数字,恰巧与他当年在红四方面军歼敌数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遗愿   李先念   王莽   临汾   太原   山西   追悼会   骨灰   城墙   战役   儿子   中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