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消费者在“奇多市面包节”入口处排队等待入场。
10月16日上午,北京朝阳公园内提前搭建好的“奇多市面包节”入口处排起了长队,空气中飘散着黄油的香气和酵母发酵的微甜。市集内,各色帐篷依次排开,帆布上贴着各品牌的名称和标识,有的摊位上挂着暖黄色的小灯串,有的摆着新鲜出炉的面包样品,顾客们举着刚买到的碱水、贝果、拿破仑等面包,一边拍照品尝,一边和同伴讨论着口感,偶尔还会被摊位前试吃的队伍吸引。
这场热闹的市集,并非偶然出现的打卡点。9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北京“奇多市面包节”正是政策落地的一个鲜活注脚,也是全国消费场景热潮中的一个缩影。
在广西南宁,“寻味八桂 惠享食光”服务消费嘉年华活动刚刚拉开帷幕,首场“老友味道+广西酸嘢”特色美食市集就吸引了过万人次参与。
在浙江杭州,“味美浙江”食在杭州餐饮消费欢乐市集将运河沿岸6省(市)美食与浙江11座城市风味集结于武林广场。这场为期5天的市集吸引超35万人次参与,直接消费金额突破2700万元,更带动武林周边商圈消费同比增长超45%。
在江西会昌,以“百味同芳 会昌共飨”为主题的美食集市活动吸引周边12个县近百户商家参与,两天时间里日均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实现销售额211.8万元,更促成了汉、畲、回等多民族的文化交流。
从南到北,这些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正以体验为纽带,连接起商家与消费者,也在不断激活消费新潜力。而北京朝阳公园的“奇多市面包节”,又为卖家和消费者搭建起了一个怎样的新场景?不妨跟随记者走进市集,一探究竟。
从“卖产品”到“秀个性”
“小而美”与传统派各展所长
不论是政策倡导的“多元化场景”还是全国市集的热闹场面,最终都要落到一个个摊位、一款款产品上,“奇多市面包节”的新场景首先就体现在不同品牌各有特色的表达里。走进面包节现场,最吸睛的莫过于各个摊位的独特设计。在“靠山”展位前,用钢架搭建起的展位上高高挂起了一张招牌产品——纯血和牛堡贝的海报,展架上摆着刚做好的贝果,两个烤盘上正分别烤着牛肉饼和菠萝片。店主陈先生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展位是自己设计的,和三里屯店里的风格一脉相承。”除了摊位的装饰秉持着自有风格,陈先生对产品的口味和品质也有着高要求。“我们对食材的要求很高,比如这次带来的纯血和牛堡贝里的牛肉饼都是用澳洲和牛每天现做的。”谈到参加面包节的感受,陈先生表示,“我们没有什么目标,就是希望能展示自己的品牌。坚持用好的食材,保持现做的口感,对于我们来说就足够了。”
图为烘焙师们正在烤制食品。
在不远处的“马克西姆”品牌展位,其装饰风格则多了一份法式优雅。白色的桌布上摆着拿破仑、椰丝派和欧包,店主庞女士正给食客切着树莓芝士蛋糕。“我们是法国品牌,一直做传统手工面包,这是第一次参加面包节,真是大开眼界。”她指着旁边摊位的创意面包笑着说,“年轻人喜欢新颖的东西,我们也要学,所以在传统做法上加点创新。这次带来的产品里,树莓酱都是自己现熬的,用料好不好,大家一尝就知道。”
图为酸菜烤肉恰巴塔展位前排起长队的场景。
在“奇多市面包节”的“南方联盟”区,宁波首家酸菜烤肉恰巴塔的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店主一边快速翻动着烤肉,一边忙着把酸菜和烤肉塞进刚做好的恰巴塔里。“做这个单品的灵感是因为自己平时爱吃烤肉,发现酸菜和烤肉搭配特别香,就想试试把它们塞进恰巴塔里会怎么样。”店主解释道。这款市集限定的单品成了面包节上的“黑马”,面对持续不断的客流,店主表示:“为了让大家尽快吃到,我和员工都不敢停歇,其实还挺累的,但大家愿意排队来吃,就是对我们创意的肯定,我特别开心。”
享有“南京抹茶面包天花板”称号的B.U.面包店展位前的队伍更是排到了通道转角,很多人都是提前做了功课,了解到其抹茶做得很好,专程过来排队购买。记者注意到,其展台上摆放着抹茶茉莉奶酱小方、双重抹茶奶酥碱水等产品,店主正忙着给顾客递上商品。“我们在南京做抹茶类面包,这次是第一次来北京参加面包节,没想到这么多人专门来找我们。”店主说,“北京的消费者对抹茶的接受度很高,也懂行,能尝出我们用的是高品质的抹茶,这让我们特别开心。以后只要有机会,还想来北京,让更多人知道南京的好面包。”
记者发现,当下的消费者既喜爱个性品牌,也认“老牌子”的传统品质,更对新奇创意的产品充满好奇。陈先生的“靠山”品牌做了6年多,他觉得北京的面包市场越来越好了。“前几年和上海差别大,现在追上来了,有品味、爱品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B.U.店主则表示,“北京的面包市场包容性强,能给外地品牌展示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特别珍贵。”
图为店员正在制作酸菜烤肉恰巴塔。
从“重健康”到“寻特色”
口味与体验成新追求
在面包节的人流中,李女士正提着满手的购物袋和朋友拍照:“我平时就爱打卡各种面包店,也很爱尝试新产品。” 她坦言,前两年买面包会优先选低油低糖的,但现在更看重 “口味独特”,她说:“最近我还挺愿意偶尔吃点高热量、重口味的面包,只要食材好,吃着开心最重要。”
图为消费者正在展位前点单。
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包节的吸引力不只是“吃”,更在于“逛”的体验。在现场,不少人拿着提前做好的攻略,挨个摊位打卡试吃、排队购买,有的拍照记录准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的和陌生人分享口感体验。烘焙领域KOL(关键意见领袖)“杨草莓熊”是这次面包节的合作者,他向记者解释了主办方选择在朝阳公园举办此次面包节的原因:“这里露天场地大,对于北京的消费者来说属于比较好到达的一个地点,大家还能边逛边吃边交流,比在商场里更自在。”
这种“市集式消费”的兴起,让面包从“日常食品”变成了“社交载体”。
“杨草莓熊”告诉记者:“本次面包节我们特意策划举办了比赛,让品牌推出季节限定款,就是想引领产品潮流。”这种“限定款+比赛”的模式不仅让消费者有了新鲜感,也让品牌更有创新动力。“杨草莓熊”透露,他们和“奇多市面包节”的合作每年有两次,分别在三月和十月,“以后每次都会设置奖项,鼓励品牌参加比赛”。后续还会对“最佳面包”的前三名拍摄视频,“扶持真正有潜力的品牌,让他们被更多人所了解”。他希望这种长期规划可以让面包节不仅仅只是“一次热闹”,而成为一个真正能推动行业发展的平台,也让这种新的消费模式保持活力。
文|摄 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