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好不断!这一方向或直接起飞,是新热点方向?(附股)

黄金冲上4000美元/盎司时,市场一片喧嚣,然后就突破4100,4200......

对于黄金的上涨,有人说是通胀,有人说是避险,有人说是央吗购金。

但无论原因是什么,其实有一个结果很清晰:全球矿业公司(挖金矿的公司)重新开始花钱了。

比如,力拓(全球巨头之一)上调资本开支,必和必拓恢复停采的矿山,南美、非洲、澳洲的勘探预算集体回升。

这不是个别现象,或是一个信号:资源周期的“建设阶段”(资本开支)回来了

这时候,或者值得盯住的,不止金矿的公司,还有那些从卖设备的公司。

这方面是可以值得关注,这就是最明显的卖铲子的。

一、为什么选择设备端?而不是有矿的

矿业是个高杠杆、长周期、强波动的行业。

比如一个铜矿项目从勘探到投产,通常要5–8年。

期间价格涨跌、下游需求变动、成本上涨,任何一个变量都可能让项目从盈利变亏损。

但设备供应商不一样。

他们往往在项目启动初期就签下订单,收入前置。

产品一旦进入客户供应链,替换成本高,黏性强。

而且设备是标准化工业品,毛利率稳定,不像矿价波动比较大。

这就像半导体行业里,台积电波动大,但ASML(光刻机)更稳,因为不管谁建晶圆厂,光刻机都得买。


当前金属价格高企,推动全球矿企加大投资,设备订单或许自然水涨船高。

这可能不是主题炒作,是典型的上游资本开支传导逻辑

典型如某国内矿机企业,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超150%,其中Q3单季利润反超上半年。合同额同比增长超80%,海外部分增长尤为显著。

这或许不是孤例,而可能是行业共性。

二、设备也在国产化?

长期以来,全球高端矿山设备市场主要卡特彼勒、小松、美卓等为主,尤其在大型露天矿领域,技术壁垒高、客户黏性强。

但近年来,国内制造商凭借“高性价比+本地化服务”的组合拳,开始打破僵局。

国内厂商通过规模化制造和供应链优化,在部分设备上实现了更具竞争力的采购与运营成本结构,逐步获得矿山客户的认可。

根据公开的数据,一台矿用运输车,运营成本低20%。一套耐磨衬板,让吨矿选矿成本下降0.2元,一个智能化监控系统,减少非计划停机30%以上。

这些数字,叠加在年处理千万吨级的矿山上,意味着每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节省。

而设备采购价本身,也可能比海外低30%–40%。

这可能是基于规模化制造、高效供应链和本土工程优化的系统性成本优势

在矿价高、利润厚的当下,矿企更愿意尝试新供应商来进一步放大盈利。

于是,国内设备或许逐步获得客户认可,市场份额提升

三、技术迭代,带来的设备更新

如果说前两条路靠“关系”和“成本”,第三逻辑则靠“创新”。

全球矿业正面临一场静默革命:ESG。

碳排放、能耗、噪音、尾气处理,已经成为大型矿企的KPI。

柴油驱动的矿卡是碳排放大户,一台大型矿用卡车年耗油超百万升,替换它,既是压力,也是机会。

电动矿卡应运而生。

能耗比柴油车低50%以上,维护成本更低,还能接入智能调度系统。

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国际矿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需求——减排,也是生产力

电动化,这方面国内在部分技术路径上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国内厂商在电动化平台上起步早、迭代快,已形成产品矩阵。

某企业新能源矿车订单进入澳洲主流矿区,而且通过技术优化和服务集成,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智能化也在推进。远程运维、AI故障预警、自动加球系统……这些功能让设备从“工具”变成“生产力服务”。

这方面来看,国内厂商或许正在从“卖硬件”转向“卖解决方案”

写在最后

这一轮金属上涨,本质是全球能源转型、电气化、基础设施重建带来的结构性资源需求

它缓慢、持续、刚性。

而在这条长周期里,为挖矿提供工具的厂家,或许有望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6

标签:财经   方向   热点   利好   设备   成本   全球   国内   光刻   客户   开支   黏性   矿业   澳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