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台积电后,美国芯片开始发力了,英伟达最强芯片采用美国制造

不得不承认,美国芯片制造回流计划确实有些模样了。

根据英伟达透露,Blackwell 架构芯片晶圆已经在美国实现量产,更关键的是:它是真正的“美国制造”,由英伟达设计、台积电生产,运回台湾封测。

但是由于台积电已经准备在美国建两座先进的封测厂,美国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封装的全链条本土化。

而且还是4纳米以下的芯片的生态链。

但说白了,这不过是把亚洲几十年积累的半导体产能“打包搬运”到美国的结果。

放在几年前,没人会相信美国能搞出4纳米以下的芯片生态链。过去几十年里,美国芯片产业一直是“设计在硅谷,制造靠亚洲”的模式。

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这四大环节里,美国只在设计端握着英伟达、高通这些巨头,剩下的制造环节全得看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大陆的脸色。

2022年美国推出《芯片和科学法案》时,外界普遍不看好,毕竟长期制造业流失让美国既缺芯片制造人才,又没配套产业,更没有先进制程的生产经验,想凭空打造本土产业链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美国有自己的办法——不是从零开始搞研发,而是直接“掏空”现成的亚洲产能,其中台积电被当成了最关键的“提款机”。

2022年底就有消息说,台积电要派千名工程师携家带眷乘包机赴美,当时这一消息被台湾媒体称为“台积电震撼”。

这批工程师可不是普通技术员,而是掌握着先进制程工艺的核心人才,他们要去支援亚利桑那厂5纳米芯片的试产和投产。

更让人咋舌的是,台积电不仅把人才送过去,还把最先进的产能也搬了过去,2025年亚利桑那厂如期量产4纳米芯片,甚至计划到2028年搞出2纳米工艺,这种进度放在以前美国本土制造业里想都不敢想。

为了让这场“掏空”更彻底,台积电连企业决策中心都开始向美国倾斜。

2025年台积电首次把董事会开到了美国,这是它成立37年来头一回把这么重要的会议放在中国台湾之外的地方。

董事会可是企业的“大脑”,这种举动明摆着就是在暗示重心转移,也难怪台湾民众会骂“台积电已成美积电”。

要知道台积电在台湾经济里的地位相当于“护台神山”,几十年来吸纳了台湾最顶尖的理工人才,现在却把核心团队和技术拱手送给美国,说是“掏空”一点都不过分。

光靠台积电还不够,美国还拉上了三星来补全产业链。三星斥资370亿美元在得州泰勒市建两座2纳米晶圆厂,和台积电的工厂形成呼应。

封测环节则有美国本土的安靠公司,再加上台积电计划在美国新建的两座先进封测厂,美国就这样凑齐了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封装的全链条。但仔细想想,这些产能哪一个是美国自己“造”出来的?

台积电的技术、三星的资金、亚洲积累几十年的产业经验,被美国用政策补贴和制裁威胁这“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硬生生整合到了自己地盘上。

其实台积电自己也清楚这笔买卖不划算。创办人张忠谋早早就说过,赴美投资成本比台湾高50%以上,在美国生产芯片就是“徒劳之举”“浪费行为”。

但面对美国的全方位施压,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只会嘴上喊“最先进制程留在台湾”却毫无实际反抗,台积电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保住美国市场,它只能咬牙把核心资产往美国搬,甚至把原本计划在高雄建7纳米工厂的项目都暂时延后了,把资源优先投向美国工厂。

现在美国确实有了“最强芯片美国制造”的噱头,但这种“发力”根本经不起细究。它没有解决美国本土制造业的根本问题,还是得靠从亚洲“吸血”才能维持。

那些被转移到美国的工程师团队,一旦哪天台积电不再输血,美国本土能不能留住这些人才都是个问题;三星和台积电的工厂虽然建起来了,但高成本和配套产业的缺失,早晚都会暴露出隐患。

说白了,美国芯片制造的“复苏”不过是一场靠外力堆砌的假象,本质上是把亚洲的产业链复制粘贴到了美国,而不是自己真正掌握了先进制造的核心能力。

看看《芯片和科学法案》里的要求就知道,美国本来想通过投资STEM教育、改革移民制度来培养本土芯片人才,但现在显然走了捷径。

与其花十几年时间培养人才,不如直接把台积电的工程师抢过来;与其慢慢培育配套产业,不如让三星和台积电把工厂建过来。

这种“拿来主义”确实让美国在短期内看到了成效,但长远来看,没有自主培养的人才梯队和产业基础,美国芯片制造还是会受制于亚洲企业。

所以别被“美国芯片开始发力”的说法骗了,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的量产不是美国制造的胜利,而是美国用政治力量重构产业链的结果。

它没有证明美国制造业有多强,反而暴露了美国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底气不足——只能靠“掏空”别人的成果来撑场面。

等到哪天亚洲企业不再愿意把产能搬过去,或者美国没办法再用威胁和补贴留住这些产能时,这场看似热闹的“芯片回流”,恐怕很快就会现出原形。

参考资料:

黄仁勋站台,台积电美工厂造出首片英伟达Blackwell晶圆——新浪财经

萧美琴称“台积电生态系赴美”遭群嘲 蓝营要求“对美国说不”——东南网

汪灵犀:台积电变“美积电”,已是“现在进行时”?——环球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美国   芯片   英伟   最强   三星   亚洲   台湾   纳米   产能   人才   本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