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埃及金字塔,几乎没有人不会惊叹于它的宏伟与神秘。尤其是那座至今仍稳稳矗立在吉萨高原的胡夫金字塔,不仅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存在,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谜团。
230多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最重者达上百吨,在公元前2600年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工程,连今天的重型机械都要慎重以对。
于是乎,关于它的起源,有人相信是外星人所建,有人则认为是现代人伪造的古迹。

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或许不是它的存在,而是那个时代的古埃及人,真的能完成这样一项超越时代的工程吗?

说起金字塔,在很多人的脑海之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无数的奴隶在烈日之下拉巨石,监工高举皮鞭催促他们认真劳动,沙尘漫天飞舞...如此场景似乎已经被我们的潜意识所接纳了,我们认为金字塔就是应该如此建造的。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199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挖出了一片墓地。那不是法老的,也不是当时贵族的,而是一群普通工人的。墓里有面包、有啤酒,还有用泥砖砌的简陋墓室。

在掘出如此墓地之后,很多人都愣住了:那些“无名工人”竟然被葬在离国王如此近的地方。后来经过推演,埃及文物委员会也确认这些墓属于第四王朝的建造者群体。
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假如这些人真的只是奴隶身份的话,不可能会享受这样的待遇才对。奴隶埋在法老的脚下,怎么说都不合理。
2010年,新的考古报告再次证实:那些建造金字塔的人,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工匠和劳工。他们按照轮班制度工作,每三个月换一批,大约万人规模。而为了养活这些人,当地农场每天要提供几十头牛羊。

后来,考古团队还在他们的骨骼上发现了愈合痕迹:有人摔断了腿,之后被送去治疗、喂养、痊愈后还要重新上工。
可见从这个研究成果来看,这就不是我们曾经以为的奴隶制度的逻辑了,而是一个国家项目的运作方式。
另外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去理解,你让一个被持续鞭打,或者被轻视的人去砌一块巨石,他难免会没有信念感。而只有那些相信自己在为神明,为国王,为信仰而努力工作的人,才会把一块石头摆到几千年后仍能对准星辰的位置。

还有,金字塔的石缝细得连刀片都插不进去。这似乎也不是被逼出来的精确,而是一种信念感在推动他们去完成的。
考古学家扎希·哈瓦斯在报告中写道:“这些墓穴,是他们的荣誉章。”
这句话似乎道出了当时那些建造金字塔的人内心的精神动力。从这一点进行发散,似乎很多事情都可以解释得通。

很多人都会提到金字塔建造的困难性。那有个问题随之而来,现代人真的还能重造金字塔吗?
我们先来说现代的工具。如今,我们确实有起重机,有盾构机,有各种看起来能一口气吊起几十吨重物的钢铁怪兽,但问题在于,金字塔那不是一块两块两吨的石头。
它是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石块,没吊钩、没锚点,四边光滑,还得精准地放到几十米高的斜面上,而且每块之间要缝隙极小,误差不能超过毫米级。这种要求对于我们现在的起重设备来说,还是有一点为难的。

而且,金字塔不是高楼。高楼是直上直下,塔吊中间一插,从底干到顶。而金字塔的基座太宽,最外层施工点远离核心,任何现代吊装设备都很难靠近作业区。
你要硬来,那就得修临时坡道、装轨道、铺平台。这就又是一场浩大的工程了。换句话说,就算你技术没问题,你的现场组织、调度、调机都得是极限操作。
不少工程师其实也动过这种想法。法国的皮埃尔·乌丹提出过“内螺旋坡道”理论,说古人可能在金字塔内部修了一条盘旋上升的通道,边堆边走。这个理论现在挺流行,也被很多人所认同。

对此一些工程师做过模拟实验。但结果发现,不管是外螺旋、内螺旋还是别的路径,本质上还是得面对一件事:这个工程纯靠人力要做到,除了力气之外,还需要有非比寻常的组织能力。
也就是说,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现代人有没有能力去重建,而是说有没有人愿意重建。
比如说你现在去叫一个工程队,用现代的设备去干上三五年,花几百亿去做一个没有任何功效的巨大石堆,你觉得会有人愿意干吗?
而古代埃及人之所以愿意干,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相信法老就是神。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帮神去造家,这是有信仰在做推动的。

我们现在的人,干的是成本核算和利润预期。这种差距想要补齐,比补齐技术的差距还要难。
所以笔者真心认为,想要重建金字塔,从能力上来说不是不能建,但是从心理建设层面来说,我们不可能再去重构金字塔了。

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在建筑行业之中,仍旧莫衷一是。
最早你听闻的方法一定是:修坡道。一条斜着的长坡,石头靠人拖、靠牛拉,一块块往上垒。
这种方法的确简单粗暴,易于理解。但问题是:坡该怎么修?多长多高?得用多少料?
有人算过账,说这坡道得长到几公里,材料要比金字塔还要多三倍,可是问题在于现场似乎没有留下一点证据。假如你说是不是建了之后再拆的。那拆的痕迹总该有吧,结果也没有。
还有滑轮杠杆。这种理论看着更讲究点,力学也能算明白。

2018年在哈特努布采石场发现的那套石阶和孔洞,有人觉得是滑轮系统的雏形。那有没有可能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但没有证据表明古埃及人真的懂得系统使用滑轮和复合杠杆。
这类机械我们一般认定是后世的产物,如果我们非要往公元前2500年去套用的话,总要有一点实锤的证据吧。
然后就是“地坑说”,这是国内几个研究者提出的。他们意思是,金字塔是先从地底挖个锥形大坑,再把石头从四面往里放,最后填平周围的沙土,露出地面就成了金字塔。说实话,这个理论是我见过最省劲的思路之一,力学上也讲得通。但还是那样,没有直接证据,没人敢打包票事实就是这样。
还有一些设想,比如水运、液压辅助、潮汐漂浮,甚至还有说靠热空气升力的。

这些听着就像科幻小说一般,但是实际上能不能操作起来,谁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也不能够去花费几年的时间,上亿的预算去验证它,这太不合理了。
最后就是“浇筑石头”的说法。这种想法确实解了一部分石材内部的异常结构,比如头发、气泡这些。但你要相信三千多年前就有人能玩转大规模模具、粘合剂和成型技术,也挺勉强。没生产系统、没流程控制、没记录,怎么大规模建?

各位读者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说法,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真的落到细节之处,都有问题。
所以在笔者看来,我们分析来分析去,其实应该意识到一个我们都不敢触及的观点就是:那些我们以为的古人,其实他们的智慧也许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他们可能有一种我们无法用现在知识去判断的能力。
以上。全文完。
1. 李后强、李海龙、严周兴禹:《埃及金字塔地坑建造方法研究》,四川经济网,2021年10月29日。
2. 简嘉佑:《解开金字塔之谜?研究:靠液压建造》,台湾醒报,2024年8月7日。
3. 《不假外星人之手,埃及人盖金字塔的方式超乎你的想象!破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之谜》,2023年。
4. 阎良臣:《金字塔的建造者不会是奴隶——也谈让普通劳动者活得有尊严》,载《科技传播》期刊,约2010年。
5. 《考古学家发现新证据:埃及金字塔非奴隶建造》,《广州日报》,2010年1月10日。
6. 《埃及发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人民日报》,2010年1月12日。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