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北京晚高峰时段,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的无障碍卫生间因被年轻情侣占用近一小时引发关注。该事件暴露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规范与公民文明意识之间的现实矛盾。
素材来源于网络
18:10分,站内保洁员首次发现无障碍卫生间显示"使用中"状态。按照每15分钟巡查制度,工作人员先后三次敲门确认,均得到男性"有人"的回应。此时正值通勤高峰,专用卫生间外逐渐聚集等候人群,其中包括需要使用坐便器的特殊需求乘客,以及一位在轮椅上等待近40分钟的古稀老人。
记者18:50抵达现场时,目睹等候队伍已延伸至通道处。期间轮椅老人曾尝试询问普通女厕是否配置坐便器,得知该站仅无障碍卫生间设有坐便设施后无奈折返。多位候用者反复敲门催促,最终在19:05分,一对低头掩面的年轻情侣快步离开卫生间,此时距首次占用已过去55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该无障碍卫生间配备紧急呼叫按钮、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施,同时承担母婴室功能。尽管现行法规未禁止普通乘客使用,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规定应优先保障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等特殊群体使用权。
公共服务专家指出,此类设施在设计承载量时已考虑特殊群体需求比例,长时间占用可能导致真正需要者错失使用机会。事件中老年乘客的遭遇,凸显公民在公共空间需强化"设施共情"意识——当普通卫生间可用时,主动礼让专用设施应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基本素养。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