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赖账”成功

如果你是融创与碧桂园境外债的持有者,你会痛彻心扉地体会到:

赖账简直太划算了。

昨天,融创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得到法院批准,碧桂园的方案得到债权人足额投票通过,后续只需等待法院批准。

恒大走向破产清算,碧桂园、融创债务重组成功,万科还处于债务“悬崖”边缘,曾经的四大地产巨头现状,印证了一句老话:

“早死早超生”。

碧桂园此次境外债务重组总额177亿美元,重组后预计削减债务117亿美元,将获得最高700亿元重组收益。

一把就能扭转碧桂园“资不抵债”的财报。

相比较于债权人损失,碧桂园和杨老板并没有付出什么。更为关键的是,杨老板的股份几乎都没有被稀释。

碧桂园方案中,大部分债务额度将被转换为“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债权人的转股价,一定额度内是2.6港元/股,其余为10港元/股。

杨老板所持对碧桂园11.5亿美元的股东贷款,也同步转换为“强制性可转换债券”,但其转股价仅为0.6港元/每股。

按照此种比例转换,最终杨老板所获股份不会比债权人少很多,最终对碧桂园持股比例仍会在50%左右。

杨老板甚至还将森林城市项目完全剥离出来。

这就相当于,大股东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亏了公司很多钱,然后又“趁火打劫”,美其名曰减轻公司资本负担。

对于境外债权人来说,这是罕见的,也是无奈的,他们几乎没有博弈筹码,只能跟随大股东节奏,依赖于其带领公司走出困境。

孙宏斌算是积极者。

此次融创96亿元美元债务重组获得法院批准,这些债务将全额转为“强制可转换债券”,此后融创境外债务基本“清零”。

孙宏斌的化债过程,将“炒股”发挥到了极致。

2022下半年债务违约,2023年底即完成境外债务重组,随后发现无法兑现重组方案,今年年初推出全额“债转股”方案。

一系列转股下来,孙宏斌对融创中国的持股比例,将从违约前的38.75%下降至21.8%。

这是一个大幅下降,凸显了孙宏斌努力将债权人绑定股票的思路。融创还拥有一些优质资产,以及多元经营业态,让债权人心存希望。

融创的债务重组,似乎更加顺利,也更具赌性。

孙宏斌付出的代价,除了持股比例下降近半之外,还有4.5亿美元股东贷款同步持股,以及融创中国减持了融创服务4.49亿股。

对比来看,杨老板显然更加精明。无论如何,境外债权人的希望已经被磨灭殆尽,他们愿意接受一个不是“恒大式”的重组。

化债之后,碧桂园和融创如果能够尽快完成保交楼任务,他们就可以回归正常经营,可以说是二次创业。

老板的意志,团队的韧性,以及资产质量与经营策略,将决定二次创业是否成功。

也关乎债权人的支持,最终是否能够得到多一点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财经   债权人   债务   境外   老板   美元   港元   债券   法院   债权   全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