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遗体未下葬,是何缘由?普京:只要我还是总统,看谁敢

列宁遗体未下葬的原因似乎与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这反映了俄罗斯对苏联时代的复杂情感。

普京坚决反对埋葬列宁遗体,证据倾向于他认为这是民族记忆的象征,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

公众意见分歧,部分人希望埋葬以告别过去,另一些人视其为历史遗产,争议持续。

列宁的遗体自1924年1月21日他去世后,一直保存在莫斯科红场的陵墓中。这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展示,也承载了俄罗斯人对苏联历史的记忆。

普京多次公开表示,只要他担任总统,列宁遗体不会被埋葬,这一立场在2001年和2019年的讲话中尤为明显。

普京认为,埋葬列宁可能让许多人感到他们的生活和苏联时代的成就被否定。

他在2001年说:“我们的国家在苏共的垄断权力下生活了70年,这是一整代人的生命。

许多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对他们来说,埋葬列宁将意味着他们崇拜了错误的价值。”

2019年,他再次强调:“我认为应该保持现状,至少在还有人将自己的生活、命运以及苏联时代的某些成就与此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此外,中国媒体报道他曾强硬地说“此事绝不可能”,显示他对这一问题的坚定态度。

俄罗斯社会对此意见不一。

普京多次公开反对埋葬,强调这是民族记忆的象征。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原因,普京的立场,以及公众的反应,争取把这事儿讲清楚。

列宁,苏联的缔造者,1924年1月21日去世,享年54岁。当时,苏联政府决定将他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供全国人民瞻仰。

1924年1月27日,一个临时的木制陵墓在红场建成,1930年换成了花岗岩建筑,这就是今天的列宁陵墓。

最初,这被视为对列宁革命贡献的纪念,也是一种政治象征,强化了苏联的意识形态。

从历史角度看,列宁的遗体保存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苏联解体后,1991年,俄罗斯开始转型,很多人觉得应该埋葬列宁,结束对过去的崇拜。

但也有不少人,尤其是经历过苏联时代的老年人,觉得这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不能轻易抹去。

保存列宁遗体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1924年,苏联科学家鲍里斯·兹巴尔斯基和弗拉基米尔·沃罗比约夫开发了一种独特的防腐方法,用福尔马林、酒精、甘油等化学物质混合,防止遗体腐烂,还得保持外观和柔软度。

每年,专家都会检查和维护,差不多每18个月进行一次全面处理,期间陵墓会关闭几周。

据报道,维护费用不低,俄罗斯政府每年投入1300万卢布(约200,000美元),这笔钱用来确保遗体状态良好。

2016年的数据显示,这项工作由俄罗斯生物医学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负责,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持续投入。

在苏联时期,列宁陵墓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每年,成千上万的苏联公民和外国游客前来瞻仰,这被视为对社会主义成就的肯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对列宁的评价分化了。一些人视他为伟大革命家,值得纪念;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独裁者,应该埋葬,以告别共产主义。

普京的立场很明确,他觉得埋葬列宁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

2001年7月24日,他在讲话中说:“我们的国家在苏共的垄断权力下生活了70年,这是一整代人的生命。

许多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列宁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对他们来说,埋葬列宁将意味着他们崇拜了错误的价值,设定了错误的目标,他们的生活是徒劳的。

我认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我们已经经历过的破坏性状态。”这表明,他担心埋葬会让那些怀念苏联的人感到被否定。

2019年,他又说:“我认为应该保持现状,至少在还有人将自己的生活、命运以及苏联时代的某些成就与此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反映了他对历史记忆的重视,也说明他不想触动那些对苏联有感情的人。

俄罗斯人对这事儿意见不一。2017年的一项民调显示,32%的人希望立即埋葬,31%希望在“怀念列宁的一代”逝去后埋葬,31%希望保持现状。2022年的VTsIOM调查发现,29%的人认为50年后列宁的影响会淡化,只会被历史学家记住,但这比10年前的39%低了10个百分点,说明列宁的影响力还在。

部分人,尤其是自由派和年轻一代,觉得埋葬列宁能让俄罗斯更现代化,摆脱共产主义的阴影。俄罗斯东正教会也多次呼吁埋葬,认为这不符合基督教的葬礼习俗。但也有不少人,特别是老年人和共产党支持者,觉得陵墓是历史遗产,不能动。

2013年的民调显示,只有25%的人支持保持现状,但克里姆林宫一直谨慎,担心激怒怀念苏联的人。

普京的立场是关键。他上台后,多次面对埋葬提议,但始终反对。2001年的讲话明确了立场,2019年的表态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态度。他认为,埋葬列宁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特别是在那些将苏联时代视为黄金岁月的人群中。

他的强硬态度也与对外政策有关。西方国家推动“去苏联化”,试图削弱俄罗斯的历史认同感。普京觉得,保持列宁遗体是对这种压力的回应,2016年他曾说:“忘记过去,就等于放弃未来。”这表明,他把陵墓视为国家尊严的象征。

每年维护列宁遗体的费用不低,约1300万卢布,主要由政府拨款和列宁墓慈善基金会的捐款支持。基金会自1990年代成立以来,靠社会募捐维持,显示了民间对保存遗体的支持。2016年的数据显示,这笔钱用来进行“医疗和生物学工作”,确保遗体保持“栩栩如生”的状态。

有人觉得这笔钱可以省下来,但普京和支持者认为,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精神财富。基金会成员曾说:“只要民众愿意捐助,这项工作就不会停止。”这说明,保存遗体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国际社会对这事儿也有看法。西方媒体常质疑俄罗斯是否过于沉湎过去,但国内,普京的决定被视为对民族自豪感的捍卫。2024年是列宁逝世百年,俄罗斯政府计划在红场举行纪念活动,进一步强化陵墓的历史地位。

总的来说,列宁遗体未下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政治和情感交织在一起。

普京的反对是关键,他认为这是民族记忆的象征,埋葬可能会引发社会不安。

公众意见分歧,但他的强硬态度确保了现状维持。

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一代的观点可能会改变,但目前来看,列宁的遗体很可能会继续留在红场,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个永恒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列宁   遗体   苏联   红场   历史   可能会   陵墓   俄罗斯   缘由   总统   社会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