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渭水北岸,坐落着一处千年古镇——下邽镇,该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但是这个邽却并非下邽,而是位于今甘肃的上邽,后来秦国进军关中东部,迁邽戎人于此并置下邽县。

今日的下邽镇鸟瞰
秦灭亡后,下邽县先后归属于渭南郡、右内史,于汉武帝太初元年成为京兆尹的属县之一。下邽是西汉京兆尹下属各县中唯一位于渭河北岸的县。

汉代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县、城分布
时间来到东汉初期,下邽作为县治依然存在,
《后汉书·冯岑贾列传》:“延岑据蓝田,王歆据下邽,芳丹据新丰,蒋震据霸陵。”
但是进入东汉中期以后,下邽被并入郑县,即今天的华县。据《续汉志》左冯翊有:“郑”县,“史记杀商君郑黾池。郑桓公封于此。黄图云:下邽县并郑,桓帝西巡复之。”说明东汉桓帝年间,下邽县被短暂的恢复了。
《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董卓迁天子长安,歆求出为下邽令,病不行,遂从蓝田至南阳。”
这个被桓帝恢复的下邽城,在西晋仍然存在。

清朝人想象的汉桓帝
进入动荡的十六国时期,该县存废不可靠。北魏统一北方后,该县被彻底废置了。
据《水经·渭水注》记载:“渭水又东径下邽县故城南。秦伐邽,置戎于此,有上邽,故加下也”。既称“故城”,可知该县已被废弃,但基址仍存。
同时这一说法也得到了《魏书·地理志》的支撑:“莲芍,二汉、晋属,有据城、下封城。”说明北魏时期,原下邽城的地方被划拨给了莲芍县。
还需要说一下为何改“下邽”名“下封”?唐代地理志书《元和郡县图志》给出了原因:“后魏避道武帝讳,改为夏封,大业二年复旧。”
那么,这个战国延续到十六国时期的“下邽城”在何处呢?
今渭南县北五十里的下邽镇,是唐宋时代下邽县的故址。

汉代下邽县与雄霸城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废下邽县城,在县(即唐宋下邽县)东南三十五里,地志云秦下邽城也,自汉及晋不改,魏初移于雄霸城。”
因此,汉晋下邽故城据唐宋地志的记载在当时的下邽县东南三十五里渭水之北,约在今渭南县东北二十余里。据《秦封泥集》所载,下邽故城在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五十里,固市镇东南故城村。发现有战国-汉代遗址,当即汉晋下邽城的所在。
根据北宋初年的《太平寰宇记》记载,下邽县:“东北隔渭水八十里,旧二十八乡,今七乡。本秦旧县地,汉书地理志下邽属京兆尹,以邽戎之人而来为此县,秦有上邽,此故加下也。魏志云董卓迁都长安,华歆求出欲为下邽令,即此邑。后魏改邽为封,以下为夏,避道武帝讳也。隋开皇三年,以夏封县属华州,十七年属同州,置在雄霸故城,大业二年复旧名。
即隋-唐-宋三代均在今下邽镇置下邽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邽县制被撤销,并入渭南县。清朝初期,设下邽镇,隶属渭南县。
更新时间:2025-11-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