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赶工作到深夜,早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挣扎着起床后,只剩十分钟赶通勤。
比起花时间做早餐,多数人更愿意多睡五分钟,随手抓片面包或干脆空腹出门,“早起吃早餐”成了被睡眠挤压的“非必需品”。
一个人住时,煮碗粥要洗锅,煎个蛋怕麻烦,外卖早餐又担心不新鲜。
没有家人一起准备、分享的氛围,独自准备早餐的“动力”大减,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不吃或随便对付,把“好好吃早餐”的念头抛在脑后。
挤地铁要卡点,骑共享单车要赶路,即便买了包子豆浆,也只能在赶路时狼吞虎咽,甚至担心洒在衣服上。
早高峰的匆忙里,“从容吃早餐”成了奢侈事,很多人干脆放弃,想着到公司再补点零食。
熬夜后早上没食欲,或觉得“少吃一顿能减肥”,便默认“不吃早餐也没事”。
但这种“不饿”其实是身体还没从睡眠中苏醒,长期不吃反而会导致上午精力不足,到了中午暴饮暴食,反而违背健康初衷。
前一晚没买好面包、鸡蛋,早上才发现家里“无粮可做”;
没提前定好闹钟,总在最后一刻才起床。
多数人不是不想吃,而是没提前规划,导致早上手忙脚乱,最终放弃吃早餐。
其实“早八吃早餐”难的不是“吃”,而是“提前规划”和“克服惰性”。
前一晚备好食材、提前半小时起床、选便携的早餐种类,都能让这件事变简单。
毕竟一顿温热的早餐,不仅能喂饱肚子,更能给一天的精力“打底”。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