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他是中国最长寿的红军老兵,116岁才合上眼。他曾经透露他长寿的秘诀,那么他到底说了什么?
那一年仗打完了,向多本60多岁,新中国成立了,他被安排到新疆军区。头发全白,脸上皱纹像老树的皮。可他的身体,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1951年,向多本63岁,遇到了陈玉华,一个在八一子弟学校做裁缝的女人。陈玉华比他小不少,心地实诚,俩人也没啥花哨的浪漫,就是觉得彼此靠得住。军区的老领导何龙还特意帮他们张罗了婚事,简简单单的一场仪式,算是给了向多本一个家。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暖心。他还是那个老实巴交的性子,每天干完活就回家,帮着陈玉华拾掇屋子。
没想到,65岁那年,他当了爹,女儿向红才呱呱落地。第二年,66岁,又添了个儿子。村里人见了都说,这老汉命硬,年纪这么大还能有俩娃。向多本抱着孩子,笑得嘴都合不上。他这辈子吃过太多苦,晚年得了这份甜,心里别提多知足了。
俩娃的到来,让他的日子更有奔头。他干活更卖力了,想着多攒点钱,给孩子一个好点的将来。陈玉华也在一旁操持家务,缝缝补补,俩人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家庭的温暖,成了向多本长寿的另一味药。儿女的笑声,媳妇的陪伴,让他心里总有股热乎劲儿。他不爱说大话,但对家里人好得没话说。
孩子生病了,他半夜背着去几十里外的医院;逢年过节,他就拿出攒下的钱,给娃买点糖果,买块新布。那时候的他,哪像个快七十的人,精神头比年轻人还足。那么到底是经历了什么让60多岁的向多本,身体这么硬朗?
向多本打小就没享过啥福。1888年的湖南石门县,山高路陡,地里刨不出啥好收成。他家租着地主的田,爹妈起早贪黑也只能换来半饱的饭。向多本小时候,肚子饿得咕咕叫是常事,野菜树皮都往嘴里塞过。
那会儿的他,瘦得像根柴,眼睛却亮得像星星,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十六岁,他开始给地主当挑夫,肩上扛着几十斤的货,走几十里山路,脚底的血泡破了又起,硬是咬牙走下去。挑夫的活儿累得人直不起腰,可他从没想过撂挑子,兴许是知道,日子再苦,也得自己扛着往前走。
这苦日子,磨出了向多本一身的韧劲。他不爱抱怨,干活总是闷头使力,饿了就喝口凉水,累了就靠着树歇会儿。这样的生活,像是给他后来的长寿打下了底子。身体在苦中炼得结实,心也在苦中学会了沉稳。那些年,他没想过啥大富大贵,只想着多干点活,少挨点骂,可就是这份踏实,让他一步步走出了穷山沟。
1935年,红军的队伍开进了石门县的山沟里,带来了翻身做主人的念想。那年,向多本47岁,头发夹着白丝,肩膀却还硬朗得像块石头。红军讲的那些话,像火苗一样在他心里烧起来。
他没多犹豫,放下手里的锄头,跟着何龙和任弼时的队伍走了。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觉悟,就是觉得这辈子总得干点啥,日子不能老是那么憋屈。向多本被分到了伙房,没上过战场,没摸过枪,干的是烧火做饭、筹粮背锅的活儿。别看这活儿不起眼,长征的路上,伙房就是队伍的命根子。
粮食不够,他就带着人满山挖野菜,饿得头晕眼花也得把饭菜端到战士们跟前。有一回,队伍翻雪山,风刮得像刀子,他背着四十斤的石磨,脚底滑得直打颤,愣是一步没落下。那石磨磨出来的面,成了战士们嘴里难得的热乎饭。
他干活从不喊累,别人问他咋这么拼,他也不吱声,就是埋头干。兴许在他心里,这活儿虽小,也是他跟队伍的心连在一起的证明。
伙房的生活,教会了向多本珍惜。他知道一碗饭的分量,知道一口汤的暖和。长征的苦,没压垮他,反而让他更懂得啥叫知足。这样的心态,成了他长寿的根基之一。身体在风雪里熬得硬朗,心在苦难里磨得宽敞,这份经历,像是给他后来的日子攒下了本钱。
长征是向多本这辈子最硬的坎儿。雪山上,寒风像刀子割脸,他裹着单薄的棉衣,背着锅碗瓢盆,步子慢却没停过。草地上,粮食断了,他带着人挖野菜,找能吃的草根,饿得眼冒金星也得把火生起来。
有一回,队伍被困在山里,粮食只剩一把米,他硬是熬出一锅稀汤,分给每个战士一口。那汤里没啥味儿,可喝下去的,是活下去的盼头。这样的日子,身体累得像散了架,可向多本从没想过放弃。但是他也被饿昏过去过,后来是贺老总收容了他,把马杀了,给红军吃上 了饭,他才不至于饿死。
他有个习惯,每天干完活,找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喘口气,把一天的苦闷都放空。兴许是这种“歇而不停”的劲儿,让他的心没被苦日子压垮。
长征的磨难,逼着他学会了调节自己,累了歇,饿了忍,啥事都慢慢来。这习惯,跟他后来的长寿脱不了干系。身体在苦中练得结实,心在难中学会了淡然,这些,都是他活到116岁的底气。
78岁,向多本终于退下来,过上了清闲日子。他没啥大爱好,就是爱在院子里晒太阳,逗弄孙子孙女。村里的年轻人常来听他讲过去的事,他也不摆架子,讲起长征的苦,讲起新中国成立时的喜,脸上总带着笑。兴许是经历过太多,他看啥都透着股淡然,啥事都能放得下。
这时候的向多本,身体还是硬朗得出奇,连感冒都少得可怜。他每天早晚在村里转悠几圈,腿脚利索得让人羡慕。吃饭还是老样子,不挑食,但最爱三样肉:猪肉、鸡肉、马肉。
长征那会儿,马肉汤救过他的命,后来他就对这味道念念不忘。他还爱喝点热汤,吃饭前总要来一口,说是暖胃又舒坦。这些简单的习惯,像是给他的身体上了锁,病痛都绕着走。他常说,能活着,能看着家人好好的,这辈子就值了。
要说向多本为啥能活到116岁,答案就藏在他的日子里。他吃饭简单,啥都吃点不挑食,吃饭前,他总爱喝口热汤,暖胃又舒坦,肠胃好,身体自然轻快。
他爱动不闲,年轻时走山路,长征时背石磨,退休后每天遛几圈,腿脚利索到老。这样的习惯,让他的血脉通畅,病痛少找上门。心态上,他更是个敞亮人。长征的苦没压垮他,晚年的甜他也知足享受。高兴了笑,难过了静静地待会儿,啥事都不憋在心里。
生活上,他规律得像钟表。早睡早起,干活不偷懒,休息也不马虎。不抽烟不酗酒,身体没啥大毛病。这样的日子,像是给他的长寿攒下了本钱。知足的心,简单的习惯,让他活得不光长,还活得有滋味。
2004年,向多本116岁,静静地闭上了眼。他这一生,从穷苦的挑夫到红军的老伙夫,从孤身一人到儿孙满堂,像是条长长的路,走得慢却走得稳。他没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自己的脚印,踩出了一个普通人也能活得硬朗的故事。他的日子,就像他常喝的那碗马肉汤,简单,热乎,滋味长。
信息来源:
老后. 戎马一生 晚景闲适——访113岁的老红军向多本.《cnki》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