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 | 秩序杂感 |

刘星 | 秩序杂感 |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一个崛起大国是否能够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以致改变世界秩序,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实力(capacity),二是意愿(intention)。我们这次就从大国实力变动的角度来分析世界秩序的转型。有32位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英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从世界各地聚在一起,网上相见欢,畅谈天下事。

2025年7月23日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蒲晓宇 美国内华达大学

李群英 中国政法大学

汤绍成 台湾政治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张 望 日本早稻田大学

段瑞聪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李勇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张勇进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门 镜 华东师范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林恺铖 暨南大学

王景贤 日本华侨报

王在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李晓东 日本爱知大学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鞠海龙 暨南大学

任 晓 北京外国语大学

邓中坚 台湾金门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王鸿铭 中国政法大学

朱俊玮 浩瀚智库

梁 微 美国明德学院

李海默 复旦大学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

刘 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陈纳慧 中国政法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刘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法学部教授


秩序杂感

32学者评【大国实力变动与世界秩序转型”】第30篇

世界秩序恐怕已经到了大家都觉得必然转变的时刻,但究竟会变成什么还真不好说。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秩序主要缔造者和维护者的美国开启了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再次伟大”的内外政治进程。如果说崛起大国多少还可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政策方向,比如会更多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更多话语权,会因为影响的扩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而引发外部更多的安全焦虑和随之而来的制衡,那么守成国“自愿“放弃甚至改造现有秩序所带来的冲击,无论从强度、广度还是方向性上都难以预测。


比如说,美国是真的不再关心国际事务吗?还是仅仅更有选择性和功利性地介入,尽管这可能导致美国对外政策更少考虑平衡和政策的持续性,更倾向于单边手段和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不再关心现有秩序,那么对构建可能的新秩序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在现有秩序的框架下重新调整盟友关系以及明确与竞争对手的关系,还是干脆“另起炉灶”,或重回孤立主义选择与世界保持距离,或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君临世界的帝国体系,亦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其实,秩序某种意义上就是如何建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今后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以往的美国亲疏有别,总有众多忠诚度不同的票友鞍前马后,美国也可以为此制造敌人,又可以因为敌人创造友谊。但现在这一点似乎出现了变化,目前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对所有国家都一视同仁,大家都要听话,不然,就会受到北约秘书长吕特眼里的“爸爸”的教训。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并不想也不会放弃“领导“,只是以前更强调忠诚与合作,现在欣赏单纯的服从与恭敬。特朗普关税马上就要迎来大考,到底有多少国家可以忍辱负重,其背后可以反应出世界总体对美国主导秩序和美国强权的认可度。反言之,也可以测试是否天下苦美久矣已成为某种共识,而推算“揭竿而起”的成本和可能获得多少支持。


不过至少,现在的国际政治宁可动手也不动口的强权思维随着美国的“再次伟大“强势抬头。霸权不会只有一个,看到动手管用、甚至只有动手管用,相信很多国家都会动多多少少和大大小小的霸权心思,也会让很多国家更加信奉拳头的作用。那么军备竞赛是否会加剧?弱肉强食和封锁经济(block economy)的帝国主义时代是否回重来?这一点颇值得忧虑。前些年对G20的解读曾十分热门,如果G20只有G没有0,或许对于很多国家而言将来只能做一道单选题。而如果“0“不是指无足轻重和虚无,而是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秩序仍然有可能是一道可以有更多参与者的多选题吧。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财经   杂感   秩序   刘星   美国   日本   大学   山梨   世界   暨南大学   大国   国家   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