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首款"真"智能眼镜或将面临一个巨大隐患

令我们担忧的并非智能眼镜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配套设备。

当谷歌眼镜在2013年跌跌撞撞亮相时,人们曾为之震惊。这款搭载近乎新奇摄像头的智能设备,不仅引发了令人不安的个人隐私新疑虑,更跨越了一条更具争议的边界 —— 它们看起来实在蠢爆了。时光流逝十余年,所有这些顾虑(至少表面上)似乎都已成过眼云烟。以Meta为例。

Meta与雷朋合作的智能眼镜销量惊人,甚至带动了其日渐式衰的Quest混合现实头显业务。据传Meta即将推出首款"真"智能眼镜 —— 即内置实体显示屏的设备。自然,与十余年前的谷歌眼镜相比,外界对Meta代号"超新星(Hypernova)"新品的舆论反响与昔日已截然不同。人们翘首以盼,苹果据传也在关注这个潜在的新兴领域。这一切对Meta而言岂不是稳操胜券?未必,现在庆功还为时过早。

尽管Meta进军智能眼镜领域前景可期,但"超新星(Hypernova)"有个特质令我们如鲠在喉。问题未必出在眼镜本身,而在于传闻中配套的"神经腕带"。请容我稍作解释:如前所述,Meta新一代智能眼镜很可能配备显示屏。既然有屏幕,就需要配套的操控系统来处理显示内容,包括能在眼镜上运行的"轻应用"(彭博社报道提及的简化版应用程序)。虽然操控智能眼镜应用的方式多样,但据称Meta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能读取手臂电信号来识别手势输入的"神经腕带" —— 蹊跷正源于此。

一方面,能解读大脑传输至手部神经信号的腕带客观上堪称惊艳,这简直是科幻级操作;另一方面,这至少存在重大隐患。尽管这种腕带实用性强,但要求用户额外佩戴设备才能正常使用智能眼镜实在强人所难。试想花费800美元(传闻中"超新星"的售价)购买未来感智能眼镜的消费者,谁不期待开箱即用的完整体验?理论上记得佩戴腕带并非难事,但若遇到设备需充电、用户厌恶腕部佩戴物、或(我认为最关键的)嫌弃其外观设计等情形呢?

如前所述,谷歌眼镜的核心缺陷在于佩戴者仿佛顶着个电子设备 —— “醒目”到足以让佩戴者被嘲讽为"眼镜党"。正是其显眼的摄像模组和显示棱镜使其沦为异类,导致本可蓬勃发展的设备品类夭折于萌芽。固然不全是外观问题(2013年对个人隐私的认知与如今遭严重侵蚀的环境亦截然不同),但Meta的雷朋联名款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完全隐形的眼镜形态 —— 在实现谷歌眼镜全部功能基础上更臻完善,产品形态设计功不可没。

当然,时代已然不同,人们对身体佩戴物的接受度亦今非昔比。但可以肯定的是,"超新星"的核心竞争力似乎很大程度上系于这款外接设备。虽然智能眼镜算得上经过市场验证的品类,但神经腕带绝非如此。谷歌眼镜或许早已作古,但曾经的失败教训并不意味着不会重演。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数码   隐患   眼镜   智能   超新星   设备   神经   品类   截然不同   显示屏   形态   如鲠在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