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中方对美芯片亮剑,西方精英感慨万分:中国擅长持久战

9月13日,中国对美国芯片出手了。这次,中国商务部一连发布两份立案调查公告,其中之一是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这让不少原本看热闹的西方舆论突然意识到,中国这次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已经准备好应对长期较量。

主动出击,说明中国在芯片这场硬仗里,风向确实发生了变化。

封锁策略失效,旧算盘打不响了

过去几年,美国不断加码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打压,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从限制出口到压缩供应,从打压企业到联手盟友,几乎招招狠毒,意图就是一个:掐住中国科技发展的“命门”。

在他们看来,只要芯片卡住了,中国的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甚至整个数字经济都会受限。

刚开始,这一招确实让中国感到了压力。毕竟,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突然断供确实会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时间一长,问题却开始反转。中国反而在不断应对中逐步稳住了阵脚。

一方面,加快了自研技术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在重建供应链、开拓替代路径。最关键的是,中国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在政策、企业、市场之间形成了合力。这个过程虽然不快,但却稳。

与此同时,美国这边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原本以为封锁能把中国拖慢,结果美国自己的企业也被反噬。

很多芯片公司订单减少、利润缩水,全球市场份额下降。原本想一招制胜,结果反倒变成了两败俱伤。

特别是在全球产业高度一体化的情况下,脱钩根本不是轻轻一拉就能断的事。一边喊封锁,一边又想卖货,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最终只能让自己陷入困局。

现在再回头看,美国那一套“封锁换优势”的策略,效果大打折扣。旧的套路,已经不再奏效,而中国则在这场看似被动的较量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底气不是喊出来的

要说中国现在为何敢于亮剑,说到底是因为有了底气。但这份底气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

非常重要的就是技术上有了实质性突破。虽然不能说已经完全摆脱依赖,但关键领域的进展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从研发投入到产业配套,中国的科技体系正在逐渐成型。过去是别人给什么就用什么,现在开始可以自己做、自己用,甚至开始影响全球产业格局。

其次是市场话语权逐渐增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也是电子产业的重要基地。

这就意味着,中国不是被动的买家,而是有选择权的买家。谁能进入、谁能退出,谁受欢迎、谁被抵制,这些选择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还有就是规则意识的提升。以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处于防守态,遇到问题多是低调处理。

但现在不一样了,懂规则、善用规则,已经成为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方式。这次芯片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调查,不是情绪化的对抗,而是精准地用规则来回应问题。

不是说你做什么我就反弹什么,而是我有理,我有据,而且我会用规则来表达。

可以说,中国现在的战略不再是“避锋芒”,而是“稳中破”。不是每次都强硬对抗,但关键时刻能出手,而且出手稳准狠。

这种战略上的成熟,是靠时间和实践打磨出来的,不是靠喊口号堆出来的。

芯片之争背后,是系统性较量

芯片只是表层,背后比拼的,其实是国家系统的整体能力。谁能有长期规划,谁能保持政策稳定,谁能调动各方资源,这些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关键。

过去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很多时候靠的是市场驱动和资本推动。但这种模式也有短板。

企业看重利润,政府看重选票,很多时候缺乏长期耐力。一项政策推出不久就被推翻,一项战略刚起步就因换届而中断。这种缺乏持续性的系统,很难支撑起一场持久战。

而中国这边,则有明显不同的节奏。政策执行力强,资源调配效率高,目标明确,路线清晰。

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可以迅速调整部署、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系统韧性”,成为中国在这场博弈中最有力的武器。

更重要的是,中国并不只是盯着芯片一个点发力,而是在多个维度上展开布局。从科技、工业到农业、资源,从国内循环到国际合作,每一个板块都在构建抗压能力。

这不是简单地“抵制”,而是一种结构性应对。目的是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增强内生的稳定性。

所以说,现在的中美科技博弈,不是某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哪项技术的短期较量,而是一场以国家系统为单位的长期对抗。谁的系统更坚韧,谁就能走得更远。

长期对抗,谁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这场较量,已经从技术战演变成了战略博弈。从表面看是芯片之争,实际比拼的是耐力、定力和战略执行力。

在西方内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懂了这一点。一些西方学者和前官员公开表示,中国的应对方式虽然不轰动,但却极具持续力。

他们认为,中国不是通过一两个政策来对抗,而是通过整体战略来应对。这种方式虽然慢,但更稳,更能熬。

美国那边也开始出现焦虑情绪。一方面,企业感受到实际压力,利润下降、市场流失;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也意识到,仅靠限制是无法长期维持优势的。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逐步恢复、产业格局不断重组的当下,谁能稳定自身,谁就能争取主动。

中国现在的策略,就是稳住阵脚,逐步推进。不是急于求成,也不是完全被动,而是在看清形势的基础上,打出节奏。

如果说美国希望通过打乱节奏来掌控局面,那中国就是通过稳住节奏来化解风险。

未来这场博弈还会持续,也不会总是高调对抗,但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更有可能赢得主动权。

参考信息:

中方对美芯片霸权亮剑,“有理有据、精准出击、提振中企”——观察者网2025-09-15 16:0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持久战   风向   中方   中国   芯片   感慨   精英   美国   战略   政策   节奏   规则   产业   企业   底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