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犹太复国主义与极端势力如何互相利用?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很容易被误解、但又极其关键的话题——犹太复国主义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在互联网上,关于以色列的讨论常常陷入两个极端:不是把它当成坚不可摧的“中东战神”,就是一味抨击其对巴勒斯坦的强硬政策。但如果你认真翻翻历史,会发现以色列的建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也远比你想象的灰暗。

一场反犹浪潮,居然帮了犹太人建国?

很多人不知道,希特勒这个恶魔崛起之初,居然得到了犹太人中一部分人的“理解”甚至“支持”。听起来是不是像个反转剧?但这正是锡安主义者的现实选择。

当时的欧洲,反犹情绪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几百年来,犹太人被当作了金融剥削的代名词,被当作社会动荡的替罪羊。

农民起义失败?怪犹太人。经济崩溃?又是犹太人搞鬼。军队失利?一定是犹太人通敌。整个欧洲像是中了邪一样,一出事就要找犹太人垫背。

所以面对纳粹的崛起,一部分犹太人终于明白了:我们在欧洲,永远是客人,永远是被牺牲的那一方。这才有了赫茨尔提出的“锡安主义”:我们要有自己的国家。

但问题来了,犹太人去哪建国?答案是巴勒斯坦。

“从海景房回到沙漠”——犹太人的两难

当时的犹太人其实过得并不差,至少在经济上很多人已经是中产以上。你让他们放弃欧洲的“海景房”,跑到巴勒斯坦这种“沙漠房”,不光辛苦,还要跟阿拉伯人抢地盘,谁愿意?

所以最早的锡安主义并不受欢迎,直到更极端的反犹浪潮席卷欧洲,锡安主义才变成了“不得不选”的唯一选项。

而为了让更多犹太人“愿意”离开家园,锡安主义者干脆选择了与纳粹合作——对,你没听错,就是纳粹。

1933年,锡安主义者和德国政府签下“哈瓦拉协议”:德国犹太人可以把财产兑换成德国产品出口到巴勒斯坦。这是一个“你赶我走、我正好走”的双赢操作——希特勒想清除犹太人,锡安主义者想要人移民,目标竟然高度一致。

甚至还有纳粹高官艾希曼专程访问巴勒斯坦定居点,去实地看看移民“成效”。

犹太复国,不只是理想主义,是赤裸裸的政治博弈

犹太复国运动其实分为三派:资产派靠钱、劳动派靠苦干,还有一派最狠的修正派,主张武力建国、驱逐阿拉伯人。

这三派互相看不上眼,内部斗得不可开交,但有一点他们都明白:欧洲的犹太人迟早待不下去,迟早要来巴勒斯坦。

英国人也不是傻子,一边承诺犹太人建国,一边向阿拉伯人许诺自治。目的很简单:你们打得越狠,我越容易当“调停人”,越能稳坐中东霸主。

结果犹太人真就大量涌入,买地、建房、建军队,阿拉伯人眼睁睁看着自己家园被“合法”蚕食,自然忍无可忍,直接爆发1936年大起义。

从纳粹合作到刺杀联合国特使,极端派一路踩油门

你以为他们只是移民建国?不,他们还干了更绝的事。

以色列建国前夕,锡安激进组织伊尔贡、莱希,已经开始主动袭击阿拉伯村庄,制造恐慌、驱逐人口。甚至在1948年,莱希组织居然刺杀了联合国特使——一个曾经从纳粹手中救出六千犹太人的英雄。

这不是建国,这是踩着道德底线一路狂奔。

更讽刺的是,这些被后来的以色列政府“清理”的激进分子,最后竟成了国家领导人。没错,一些今天看起来“温和”的以色列政客,实际上是当年极端组织的骨干。

结语:别再说内塔尼亚胡是最极端的了

很多人觉得今天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够极端了,但你翻翻历史会发现,他在那群曾与纳粹合作、刺杀联合国特使的“先辈”面前,简直像个和平主义者。

犹太复国的历史,不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奋斗史,而是一场在极度仇恨与极度现实中不断博弈的生存游戏。

所以,在你评价中东问题时,不妨思考一下:一个民族在几百年被排斥、被屠杀之后,选择了用更激烈的方式自保,是对是错?而当这种自保建立在别人的家园之上,又是否还能被称为正义?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是非黑白,而是人类文明最沉重的试炼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历史   势力   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人   纳粹   巴勒斯坦   犹太   以色列   欧洲   阿拉伯人   联合国   中东   特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