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西周中期的青铜重器“盠”青铜方彝虽然体量小巧,却被誉为是西周青铜器的“百科全书”,它上面的铭文记录了一场千年前的权力册封,其造型还暗藏着西周宫殿的建筑密码,上面的纹饰更是折射出了西周宗庙礼制的森严秩序。那么这件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珍贵历史文物是如何被偶然发现的呢?它又为何成为了破解西周军事与官制的关键钥匙呢?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
图一
1955年,陕西郿县李村的农民在耕作时,意外挖出了这件青铜方彝。它通高仅22.8厘米,长14.4厘米,宽仅10.9厘米 却以精绝的铸造工艺震撼了整个考古界。西周青铜器多出自于王畿的重地,而郿县地处周原的核心区,周原又是西周贵族的聚集地,此器的出土印证了西周的贵族势力在此地的活跃,更暗示着周王室对西部军事防线的重视。
图二
这件盠青铜方彝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庑殿顶式的器盖形似四坡的屋顶,中央突起的捉手如殿宇高耸的屋脊。这种造型罕见地模仿了西周王室宫殿的重檐式的建筑结构,堪称是“微缩的宫廷”造型。器身两侧的象鼻耳卷曲上扬,既象征着力量与威严,又以流畅的曲线打破了方形器物的呆板,展现了西周工匠“方中寓圆”的审美智慧。如旋转星云的涡纹装饰集中于器盖与器腹中心,暗合着西周“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从而赋予了器物通天达地的神圣意义。
图三
其最为珍贵的是器身与盖内铸有10行共107字的铭文记载了一场改变盠命运的册封仪式。
铭文的具体内容为:在八月初吉这天,周王于周庙举行了册命典礼,周王室的重臣穆公引导盠进入宫殿之内,盠站在宫殿中央面向北接受周王的册命。周王任命同宗室的盠掌管周朝的西六师和殷八师两大战区的军队,并负责监督“三有司”,三有司的司徒主管民政、司马主管军事、司空主管工程,这次册封使盠成为了西周军事与行政体系的“最高督察官”。
图四
并赐给盠红色蔽膝“赤韨”和黑色佩玉“幽衡”以及青铜马具“鋚勒”。盠向周王拜谢后并向周天子立誓世代效忠周王,永远守护周王朝的基业,盠还特意铸造此青铜方彝来告慰其先祖益公。
图五
通过这次册命仪式,周王将军事监察权直接赋予了盠,体现了西周的“王权至上”与“官僚制度化”的萌芽。铭文中的穆公的作用为引导者,又是册命仪式的见证人与担保人,这些反映出了西周贵族集团内部权力传承的纽带关系。盠受封后追溯其先祖益公,并强调了其家族世代效忠周王室,直接印证了西周“世官制”下的贵族与王权的共生关系。
图六
这件盠青铜方彝是透视西周军政体系的一把钥匙:西周的“西六师”驻守宗周,而“殷八师”则镇守东方的成周,这些揭示了西周“双核心”的国防布局,周王让同宗室的盠来统辖两军,反映了周王对军事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掌控。
图七
西周的官僚体系的核心“三有司”分工明确,盠对其的监察表明西周已形成了权力制衡的机制,是后世官僚体系相互制约制度的雏形。 而在册命过程严格遵循“重臣引导和王命的宣示以及赐物立誓”的流程,展现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统治逻辑。
图八
盠青铜方彝还揭示了西周中期的变局与秩序,其铸造于约公元前10世纪,当时正是西周王朝由盛转稳的关键期,对外方面,东方的夷族威胁并未完全消除,位于西北方的犬戎则逐渐兴起,双线布防的“西六师和殷八师”成为了保卫疆土的核心力量。对内方面,王室通过册命盠这类的“监察官”,来加强对贵族与军队的控制,从而维系“封邦建国”体系下的中央集权制度。当时的青铜器正从殷商的神秘狞厉转向西周的规整秩序,盠方彝的庄严造型与铭文,正是礼乐制度时代精神的缩影。方彝做为古代的盛酒器,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时期。这种奇特造型的器耳仅见于西周中期,之后极少见到,所以这件盠青铜方彝显得极其珍贵。
图九
三千年前,盠在周庙中俯身接过的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个王朝的信任,三千年后,方彝上的涡纹仍如星河流转,铭文中的誓言犹在耳畔回响。它让我们读懂:所谓的“礼器”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华夏文明对秩序与责任的永恒追求。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十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